電影製作流程圖
-
風格迥異電影同天上映 行銷奇招「芭本海默」推波票房
| 全球好萊塢大罷工,但兩部同天上映,風格截然不同的電影《芭比》和《奧本海默》,掀起全球影迷一天看兩片的風潮,連湯姆克魯斯都響應。電影的合體字「芭本海默」更成為網路熱搜字眼,各種迷音圖和T恤也紛紛出籠。根據美國連鎖影院AMC的數據,一次買兩部片預售票的人數,增加超過3成,為票房行銷帶來意外效果。
-
宮崎駿睽違10年再推新作 無預告、零宣傳掀討論
| 全球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上週五在日本推出睽違10年的首部長篇動畫《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被認為可能是他最後一部作品。這部電影甚至事前完全沒有任何宣傳,但這做法反而造成更多的討論。也有不少影迷表示,因為沒預告片的暴雷干擾,讓他們能盡情享受電影,獲得更多驚喜感。
-
傳台積電高雄廠將改2奈米製程 高市府:環差等補資料再審
| 產經台積電法說會將在本週四登場,外界關注第3季營運展望能否看到反彈。另外傳出台積電高雄廠,計畫搭上AI浪潮將製程從28奈米改為2奈米;高雄市府回應,年初台積電就曾提出,環差部分就等台積電補齊資料,再來做後續行政程序的處理。
-
美國演員工會加入編劇大罷工 專家估經濟損失恐達40億美元
| 全球為爭取更好待遇,以及設法減少AI對演員的影響,美國演員工會近一個月來持續與電影電視製片人聯盟談判,不過工會主席法蘭德瑞雪(Fran Drescher)在美國時間13日宣布談判破裂,同時展開罷工。連同5月已開始罷工的美國編劇工會,兩大工會自1960年來首度同時罷工,專家估計經濟損失恐怕上看40億美元。
-
缺工問題持續,智慧物流如何改變你我的日常?【獨立特派員】
| 產經工研院與物流業者合作,已經在新竹市進行為期一年的無人駕駛貨運試驗。裝上無人駕駛系統的貨車,在夜間取代部分貨運司機,擔綱點對點的貨運工作。而在高雄軟體園區也有超商跟工研院合作,推出機器人外送服務。這場智慧物流革命將會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樣態?
-
歐盟與日本加強合作 確保半導體供應鏈
| 全球歐盟內部市場執委布雷頓(Thierry Breton)日前率團訪問日本,並且簽署備忘錄,雙方合作範圍除了半導體與晶片,還包括人工智慧、資訊安全以及量子電腦。
-
為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氫能將為可能解方?【獨立特派員】
| 產經氫氣,被視為終極的潔淨能源,是達成碳中和以及淨零排放的重要選項。2023年,台灣的氫能元年,在經濟部頒布的氫能關鍵戰略行動計畫中,氫能的應用從今年開始。台灣在氫能的布局上,如何跟上各國的腳步,無法單靠產業之力,需要政策的支持並與國際合作,才能邁向淨零之路。
-
AI革命性影視應用 重現約翰藍儂生前最後一首創作曲
| 全球人工智慧功能日益強大,能讓約翰藍儂的聲音重生,唱完他未完成的歌曲,也能為電影製作更逼真的特效,還能為小說劇本找更多資料潤色,強大的學習能力發展下去,有人擔心將來可能取代編劇與導演,甚至演員歌手,導致娛樂圈的大失業潮,但也有另一派認為,這是為整個產業錦上添花,提高生產力的黃金機會。
-
AI為新媒材拓展藝術創作?社群媒體熱潮引界線待釐清
| 文教科技2023年Sony世界攝影大獎的創意類別冠軍得主,爆出拒絕領獎,原因是他承認作品並非真實拍攝的照片。AI生成的圖像到底算不算是藝術作品,引發各方爭論。新媒體藝術家認為,AI是新媒材,能拓展藝術創作更多可能性。但社群媒體引發的AI創作熱潮,讓藝術真偽與價值定義愈來愈模糊。
-
歐盟提氫氣銀行、台灣首部氫巴士亮相 認識「終極潔淨能源」氫經濟
| 文教科技台灣近年展開氫氣發電、氫能運輸等研究,今年4月出現第一輛氫能巴士,尚在測試階段。氫能是台灣「2050淨零碳排」的解方之一嗎?世界各國又是如何發展氫能?
-
留美台生紐約圖書館遇襲求助無援 吳釗燮:依需求推薦律師
| 社會最近有一名在美國留學的台籍學生,控訴自己在紐約公共圖書館被一名黑人女子攻擊,頭部血流不止,但圖書館保全卻讓黑人女子離開現場。女學生事後求助外交部,卻只得到移民律師的電話。據女學生表示,針對圖書館未在警方到場前就讓黑人女子離開,將提告圖書館。外交部長吳釗燮今(22)日回應,學生希望進入法律訴訟才會推薦律師給她,會盡可能協助。
-
ChatGPT問世半年 教育界影響益發深刻
| 文教科技由微軟砸銀彈投資的OpenAI在2022年11月30日發表聊天機器人「ChatGPT」」,掀起海嘯級的影響沒有隨時間削減。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稱其是「根本性的改變」;AI領域專家也認為「這次的影響是全面性的,2023年可能是人類文明的轉折點」。產業界、教育界陸續掀起巨浪,迫使原本較重視「目的性」的台灣人開始思考形而上的問題,像是讀書學習是為哪樁?人的價值是什麼?AI會反客為主威脅人類嗎?
-
《梵蒂岡驅魔士》阿摩特神父真有其人 36年間主持6萬起儀式
| 文教科技1973年由威廉佛瑞金執導的《大法師》,被譽為恐怖電影經典代表作。事隔半世紀後,好萊塢再度將教廷驅魔士搬上大銀幕,劇中的神父真有其人,電影根據他留下的史料拍攝。驅魔儀式中,被附身的人體呈現不自然的扭曲狀態,也真有其事,一名菲律賓神父就透露他的親身經歷。
-
好萊塢編劇15年來首次罷工 抗議Netflix等串流分潤不公
| 社福人權串流影音平台的興起,已徹底改變媒體利益分配生態。美國編劇協會1日宣布,跟影視製作人聯盟要求加薪的談判破裂,號召好萊塢編劇2日展開大罷工。這場好萊塢編劇15年來的首次罷工,將導致多檔節目被迫暫停,原本預計在下半年推出的影視作品,也可能延期。
-
AI生成圖像奪攝影大獎 創作者拒領籲業界正視衝擊
| 文教科技人工智慧AI對傳統藝術創作的挑戰,再添一樁。知名攝影比賽Sony世界攝影大獎,日前公布2023年的得獎名單,其中獲得創意類別的冠軍作品,並不是真實拍攝的照片,而是透過人工智慧AI系統生成的圖像。製作這張人工照片的德國攝影師在獲獎後自首,同時也拒絕領獎,強調此舉就是要加速相關產業對AI圖像衝擊的辯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