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WHO、暫緩TikTok禁令 川普重返白宮首日重點新政一次看

BBC報導指出,根據美國《憲法》第2條規定,「行政權應屬於美國總統」,因此美國總統可透過書面命令向聯邦政府發布指令,且不需經由國會批准。
行政命令一般在符合法律規範的狀況下施行,但若超出可接受範圍,則可能受到法院審查。此外,美國國會也有權透過立法來推翻行政命令,但總統亦可以對該法案行使否決權。
資料顯示,川普在第一任總統任期內,共簽署了220項行政命令;拜登則是在4年任內發布了160項行政命令。
而川普於上任首日簽署多項行政命令,主要內容涉及移民、能源、經濟與性別等議題。
退出世界衛生組織
川普以行政命令方式,要求美國退出世界衛生組織(WHO),理由為指控WHO在新冠肺炎期間,對疫情處理不當,且美國作為成員國,需負擔「沉重」的費用。
新聞週刊指出,美國若退出WHO,恐使該國際組織失去數百萬美元的資金。
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川普在前一次總統任期便曾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直到拜登上任後才又重新加入。不過隨著川普再度上任,他也馬上簽署行政命令,讓美國二度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川普更聲稱,退出協定可為美國節省1兆美元(約新台幣約32.7兆元)。
美國進入能源緊急狀態
川普宣布美國進入「國家能源緊急狀態」,並重申將推動「鑽吧,寶貝,鑽吧」(Drill, baby, drill)計畫,將以行政命令促進美國開採石油和天然氣。
此外,川普也取消拜登任內所設立的電動車法規。
暫緩執行TikTok禁令
美國先前針對TikTok發出的下架禁令已在19日生效,但川普上任後已簽署行政命令,指示美國司法部暫緩執行針對TikTok的禁令75天。
川普表示,他將在這段期間內尋求一名美國買家,達成一項既能維護國家安全,亦能讓美國用戶繼續使用該社群平台的交易方式。

限制在美出生者公民權
根據美國《憲法》第14條規定,不論父母身分為何,凡是在美國境內出生的人即擁有美國國籍,並可視為美國公民。
但川普簽署的行政命令中要求,美國聯邦機構不得給予非法移民或臨時簽證持有者在美國出生的子女美國國籍。
CNN報導,川普的盟友及官員認為,該項行政命令恐會面臨法律挑戰,最終需交由最高法院審理。
終止性別多元化
川普以簽署行政命令方式,撤銷對跨性別者的保護,終止美國聯邦政府的多元、平等與包容性計劃(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簡稱DEI),並宣布未來美國只承認2種性別,即「男性」與「女性」。
打擊非法移民
正如同競選時的承諾,川普就任第一天便展開動作打擊非法移民,不僅指派軍方負責邊境執法,更將墨西哥販毒集團、幫派認定為外國恐怖組織,並停止庇護和接納難民,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也關閉了可申請移民庇護的應用程式。
川普也宣布美國南部邊界進入國家緊急狀態,計畫讓美國國防部增加投入的軍事資源,在邊境部署更多軍隊。
赦免1月6日國會暴動案參與者
CBS NEWS報導,川普重回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後第一項簽署的行政命令,就是全面赦免涉及2021年1月6日美國國會暴動案的約1500名參與者,以實現他的選前承諾。
川普指出,少數案件暫時不會獲得全面特赦,仍需待進一步審查。
將墨西哥灣改名美洲灣
川普以「彰顯美國的偉大」為由,簽署行政命令將墨西哥灣(Gulf of Mexico)重新命名為美洲灣(Gulf of America)。
除此之外,北美最高峰也在同一時間恢復為舊名,在2015年,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曾將北美最高峰更名為德納利山,但川普此次就任後,又將名字改回最先使用的麥金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