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日本MeToo運動先鋒、日本花朵運動(Flower Demo)旗手的33歲記者伊藤詩織,昨(20)日透過記者會宣告,與56歲前TBS電視台男記者山口敬之長達5年的性侵訴訟案,終於告一段落。在受害7年、與訴訟纏鬥的5年間,伊藤詩織曾面對眾多質疑,如今東京高院決議維持二審判決結果,並認定山口敬之性侵之實,伊藤詩織表示,「希望這是最後一次以當事人身份對外發聲」。
2019年發生的台鐵刺警案,促使監護處分制度受到高度關注並完成修法,除拉長監護期間外,次數也得以不斷延長。然而,監護處分修法卻也留下諸多問題,例如犯罪情節輕微一旦連結到監護處分,法律效果是否符合比例原則?此外,監護處分如何符合正當程序之要求,都是社會安全網有待完善的未竟之路。
司法院提出《行政訴訟法》修正草案,今(25)於立院排審,研擬取消各地方法院的行政訴訟庭,改由3所高等行政法院集中審理,引發立委及民團質疑,提高民眾訴訟成本、增加不便。司法院回應,已經設有「巡迴法庭」、「視訊審理」等配套措施因應。
司法院推動金字塔型訴訟,有立委則質疑配套是否完備,更抨擊未來第三審,改採「許可上訴」制度,必須法院同意才能上訴,等於限縮民眾訴訟權,而法務部則認為應該在一、二審制度完善後,持續修正第三審的制度。
司改會日前提出「減輕司法負擔草案」,相關措施雖可減輕目前司法實務工作者的負擔,但多屬枝微末節,難以期待能起多大成效。此外,以審判的角度來說,部分草案內容,有些已是目前正在做、或是正要做的了。
昨(27)日有6名來自福島的年輕人,對東京電力公司提起賠償訴訟。因為這6人在核災時住在福島,罹患兒童甲狀腺癌,認為是核災輻射外洩導致,要求東電要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