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
-
海冰流失迫北極熊陸上捕食 體內驗出PFAS污染物
|全球北極暖化加劇,衝擊依賴海冰捕獵的當地居民與野生動物。為研究極地環境對北極熊的影響,挪威極地研究所前往斯瓦爾巴群島採集北極熊的脂肪與血液樣本,結果發現體內含有永久性化學物質PFAS(批法斯),專家認為可能跟海冰減少、北極熊改變覓食方式有關。
-
-
AI超音波技術分析鮪魚含脂量 日公司研發儀器加速檢測
|全球每年到了鮪魚撈捕季,日本各地市場內都會看到競標鮪魚的餐飲業者。過去競標人士會根據鮪魚尾巴鋸開的地方,來判斷鮪魚體內的脂肪含量與美味程度,不過現在有日本新創公司研發出AI超音波,來偵測鮪魚體內的脂肪厚度,讓檢驗不再費時費力,也便利業者採購。
-
研究:馬拉松消耗大腦髓鞘脂肪 無損認知反有助提升大腦代謝
|文教科技近期《自然代謝》(Nature Metabolism)期刊上發表的研究指出,人體在進行如馬拉松等大量消耗能量的運動時,大腦就會開始利用腦中神經的「髓鞘」來產生能量。髓鞘是包裹在神經細胞軸突上的一種結構,其中7成由脂肪構成,可幫助神經訊號傳導。研究者指出,研究發現,大腦消耗髓鞘來製造能量並不會損害認知能力,反而有助於提升腦部代謝。
-
美研究發現老鼠棕色脂肪可增壽20% 盼研發新藥複製相同效果
|生活美國羅格斯大學研究團隊發現,缺乏某種特定基因的老鼠,會產生大量且異常有效的棕色脂肪,可延長約20%壽命,並提高約30%的運動能力。研究團隊希望能藉此開發出新藥物,在人類身上成功複製同樣效果,減緩老化伴隨的疾病,預估最快1年後即可進行測試。
-
圍爐熱量恐達3000大卡 營養師建議吃蔬食助血脂管理
|生活以現代健康角度來看,過多大魚大肉可能對身體是很大的負擔。有營養師指出,過年圍爐一頓下來,很有可能攝取到3000大卡的超高熱量,因此建議民眾可改以蔬食來取代,若能善用食材、調配營養,還有助於血脂和膽固醇的健康管理。
-
國外專家籲重新定義肥胖標準 應納入體脂肪衡量
|全球到底怎麼樣才算胖?現在專家呼籲應該重新定義,認為除了利用傳統的BMI指數外,還應納入體脂肪來衡量,因為過多的體脂肪會在內臟和腰部堆積,危害身體健康。
-
研究:若全球暖化失控 哈德遜灣北極熊本世紀恐瀕滅絕
|全球加拿大的哈德遜灣是北極熊重要的棲息地點,但由於人類持續排放溫室氣體,氣溫不斷升高,導致在該區域生活的北極熊面臨極大威脅。最新研究顯示,如果全球暖化超過巴黎氣候協定設下的限制,加拿大哈德遜灣西部的北極熊可能在本世紀結束時,就會瀕臨滅絕。
-
南韓研發新品「牛肉米」富含蛋白質減少畜牧碳排量
|產經韓國研究團隊日前研發一種「牛肉米」,是將牛肉細胞注入白米培養,比起一般白米,除了原有的營養成分,更富含蛋白質跟脂肪,有機會取代養殖牛的肉品,減少畜牧業碳排量,也有利人類應對災害、戰備時期,攝取永續蛋白質。
-
英國實驗室培養動物脂肪 增添植物肉美味拓展市場
|全球為減少畜牧業的環境與人道問題,近年來各種人造肉蔚為風潮;但無論實驗室細胞培養肉,或大豆基底的植物肉,吃起來的風味總還是差一點點。英國一家公司開始培養人造動物性脂肪,希望為植物肉增添美味多汁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