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南韓研發新品「牛肉米」富含蛋白質減少畜牧碳排量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韓國研究團隊日前研發一種「牛肉米」,是將牛肉細胞注入白米培養,比起一般白米,除了原有的營養成分,更富含蛋白質跟脂肪,有機會取代養殖牛的肉品,減少畜牧業碳排量,也有利人類應對災害、戰備時期,攝取永續蛋白質。

帶點晶瑩剔透的光澤,碗內的米飯呈現各種粉色的顏色,這是韓國延世大學的研究團隊,近來研發出以牛肉細胞、混合白米的「牛肉米飯」,口感相當特殊。

延世大學化學生物分子工程教授洪進起(音譯)形容,「這種飯除了有淡淡的牛肉味,有植物蛋白的味道外,還有淡淡的奶油味,雖然有一點點乾澀,但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最大一個特點就是讓人回味無窮。」

這種「牛肉米」是利用基因工程,把牛的肌肉組織、脂肪細胞,注射到米內,牛肉細胞在米粒表面和內部生長,約9到11天之後,生長出來的米就會呈現粉紅色。除了保有原本的營養成分,對比一般白米也更加堅硬,蛋白質和脂肪含量也更多。

除了白米外,研究團隊也嘗試過用大豆或堅果來培養這種特色米,但最後發現,只有米粒才能最有效的滋養動物細胞的分子,也讓米的蛋白質含量,增加了8%,脂肪含量增加了7%。

延世大學化學生物分子工程教授洪進起(音譯)表示,「這種米能開發為太空食品,因為太空是無法飼養動物的環境,另外也能自由調整營養比例,有利於為特定疾病患者,提供營養的動物性蛋白質。」

這並不是第一個,推出人造肉類產品的研究團隊,目前已經有其他團隊,以大豆為原料培育出植物雞肉和鰻魚,並且在新加坡上市銷售。儘管「牛肉米」還無法完全取代牛肉的味道、口感,需要進一步研發。

一旦成功開發成食品,「牛肉米」預計未來1公斤價格在60元台幣左右,而傳統牛肉的售價約為450台幣左右,有機會讓「牛肉米」取代養殖牛生產的肉類,減少畜牧業的碳排量,對環境更加友善同時,也能作為人類應對災害、戰備時期,攝取永續蛋白質的來源。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