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
-
台灣遭氣候績效指標列「非常差」等級 環境部:評比標準有爭議
|環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18日公布最新評比,台灣名次雖較去(2024)年前進1名為第59名,但在全球63國之中仍屬「非常差」後段班。對此環境部回應,CCPI以「人均」數據做為評比標準具有爭議,台灣溫室氣體排放量自2007年起即逐步下降,該評比結果不合理也不具代表性。在本次評比中,同屬「非常差」等級的還有日本、南韓與澳洲等國。
-
最新全球碳預算報告出爐 化石燃料排碳量將創新高
|環境全球碳計畫研究團在13日發布了今(2025)年的《全球碳預算報告》,內容指出,2025年的全球化石燃料的碳排放量預計會達到歷史新高。報告中也提出警告,依照今年排放量推算全球剩下的碳預算,大約4年就會用完,已經無法讓全球升溫程度控制在攝氏1.5度以內。
-
巴黎協定1.5℃目標守不住 學者:台灣減碳也有執行面的落差
|環境2025年全球碳預算報告13日發布,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估較去年增1.1%,巴黎協定1.5°C目標幾乎不可能達成,台灣距2030年減碳28%目標也有落差,政府雖訂定新的減碳貢獻,但有學者認為,台灣再生能源裝置量未如預期,執行上可能有落差。
-
航運減碳新解方 芬蘭碳中和客貨渡輪啟航
|全球全球近9成貨物仰賴海運運輸,而航運仍高度依賴化石燃料,大約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2%至3%。有芬蘭業者打造出大型的碳中和客貨渡輪,就是採用鋰電池與生質燃料混合動力,這艘客貨渡輪所行駛的航線被稱為「綠色航運走廊」,期盼為碳中和航運立下示範標竿。
-
中華郵政推綠色運具 啟動3輪電動車隊運量增
|社會中華郵政在全台有7780輛機車,今(21)日更宣布啟動「3輪電動機車」車隊,其實中華郵政早就在推動2輪機車電動化,但因為郵件越來越少、包裹增加,所以從2輪改成3輪,讓運能增加,同時還減少碳排放。
-
全球再生能源發電量超過燃煤 歐美化石燃料依賴反增
|全球全球電力需求不斷上升,不過根據能源智庫Ember最新數據,2025年上半年,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總量增幅超過全球電力需求的增長,再生能源合計的發電量也首次超過燃煤發電,專家表示,這意味綠能已經能支撐新增的電力需求,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和印度引領這波綠能成長、歐美國家卻比以往更依賴化石燃料。
-
歐盟明年推碳邊境調整機制 環境部也要跟進
|環境歐盟將於2026年正式推動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六大行業的業者針對高碳產品需購買憑證,不過歐盟已經宣布單一產品50噸以下免徵,也讓國內受影響的2000多家鋼鐵產業相關業者,銳減至200多家。環境部也要推出台版CBAM,將於2027年正式申報,目前以水泥、跟鋼鐵產品為主。
-
非核後7成用電靠火力 當低碳成為全球供應鏈門檻 台灣能源下一步?
|環境5月17日台灣停止使用核電,之後我們的電力都從哪來?根據台電5月中旬的資料統計,最後的3%核電停止後,火力發電占76%,但排碳量高,也有空污;第二名是再生能源19%,也是成本最貴的,這樣的發電比例,適合嗎?台灣能源的下一步怎麼走?
-
英新創公司推骨灰人工魚礁環保葬 每座要價15萬台幣盼明年上市
|文教科技英國新創公司「Resting Reef」近期推出新的環保葬模式--把往生者骨灰製成人工珊瑚礁,協助海洋復育。該公司表示,先前在印尼峇里島試驗的寵物骨灰紀念魚礁,成功將該區域的魚類多樣性提升了14倍,目前正在申請許可,期望明年可在英國建造首座人類骨灰魚礁區,初估費用約為每座魚礁3900英鎊(約新台幣15.6萬元)。
-
九成原料來自廢棄物 英研發環保磚減少碳足跡
|全球建築工地往往會產生大量的廢棄物,在新創科技的研發下,這些廢棄物有了新用途。英國蘇格蘭科技公司和大學合作研製出環保磚,9成的原料來自於建築廢料,製程不依賴化石燃料,而且廠房就位在愛丁堡的廢棄物回收中心附近,可以減少運輸碳足跡,預估碳排量只有傳統燒製土磚的十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