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
-
後年才開徵碳費 傳已有鋼鐵業者哄抬價格
|產經明(2024)年開始環境部將針對碳排大戶計算排放量,後年開始徵收碳費,但現在已傳出有鋼鐵業者向客戶預告,明年出貨的鋼筋將加收碳費,對此鋼鐵龍頭中鋼表示不便評論,會努力減碳提升競爭力,而環境部也強調費率還在研議中,業者不應藉此來哄抬產品價格。
-
五大金控組永續先行者聯盟 1年投資綠能減碳逾5800億
|環境要達成2050淨零排放,國內五大金控公司,去(2022)年成立「永續金融先行者聯盟」,積極投資綠能產業,都以千億元起跳。此外,也針對高碳排金融業,協議訂定出2050的減碳目標。
-
環境部公布氣候兩子法 鼓勵排放大戶減碳獲碳權
|產經環境部公布了氣候變遷因應法的「兩子法」,分別是「自願減量專案」,以及「排放量增量抵換」管理辦法。事業單位或各級政府還有民眾,都能經由減碳,來取得碳權,賣給環評開發單位。而對於排放大戶,除了減量達標會有優惠的費率之外,環境部再推新的減碳誘因。
-
台灣碳權交易所成立,碳抵換仍有爭議【獨立特派員】
|文教科技台灣在今年完成修法,將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入法,以展示決心,同時也確立政府要開始徵收碳費,更在今年成立台灣碳權交易所。不過淨零時程逼近,台灣企業正面臨嚴重碳焦慮!而台灣這種碳抵換方式,在國際間仍存有很大爭議。迎面而來的種種挑戰,減碳之路上,台灣如何急起直追?
-
環團憂碳費相關子法遲未公告 環境部:力拼年底預告
|環境環境部升格,碳權交易所也於8月揭牌,不過環保團體還在等待政府預告碳費相關子法,憂心收取碳費時程受延宕。針對環境部長薛富盛表示,國內碳費起徵每噸高於10美元、約台幣320元,環團直指,碳費應從500元起徵。環境部表示,相關子法力拼年底預告。
-
金融業攜手工研院合作減碳 專家:綠電恐不夠買
|環境淨零轉型是全球趨勢,環境部將從2025年開始,實際徵收碳費,為了達到減碳目標,國內一家金控集團與工研院合作,共推淨零碳排目標。初期工研院將提供80家企業,從碳熱點分析、碳排深度診斷,和減碳輔導等技術,建構新的減碳方式。另外國內一家運動品牌,也透過共同採購,取得將近百萬度的綠電。不過綠能專家認為,台灣綠電可能不夠企業購買。
-
電動車電池鋰元素 英新創公司減碳提煉獲許可
|全球為了達成《巴黎氣候協定》的減碳目標,英國立法限制2030年之後,不發新的汽柴油車牌照。對此,英國一家新創公司,強調以大幅減碳的方式,提煉電動車電池所需的鋰元素,獲得地方政府認可,並開始準備建廠,預計2027年投入生產。
-
碳權交易防企業「漂綠」 學者籲減碳需確保外加性
|環境減碳為全球熱門課題,隨著《氣候變遷因應法》正式實施,國內將針對排放大戶徵收碳費,而其他部門也被鼓勵自願性減量,可進行碳權交易,但怎麼避免讓企業漂綠,也成為重要課題,下午一場公聽會中,有學者指出真正的減碳要具有「外加性」。
-
環保署6月預告氣候法3子法 擬供有責單位優先購買碳權
|環境《氣候變遷因應法》實施後,環保署每天接詢問電話接不完,決定設立減碳專線。下午環保署進一步說明,6月將預告3子法,針對台灣碳交易所、國內減量額度所產生的碳權,會優先提供有責任減量的開發單位優先購買。
-
環保署推自願減量方案 企業減碳可獲碳權
|環境《氣候變遷因應法》明定徵收碳費,優先針對排放大戶,不過要達成2050淨零,也需要其他企業加共同投入。為此環保署將推動「溫室氣體自願減量方案」,若企業減碳有成,將可獲得碳權有價出售。專家指出目前國際上交易價格,每噸約在1到8美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