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如何達成,《氣候變遷因應法》被賦予重任。草案今(9)日上午11時在立法院進行黨團協商,而環保團體則提早來到立法院大門外表達訴求,重申政院版本未拉高氣候治理層級,也認為無法有效引導減碳,更質疑恐提供高碳排者漂綠的機會。
有鑑於聯合國氣候峰會正在進行,國內環團也公開說明,政府目前對於2030年的減量目標還停留在20%,要求應該加嚴,也認為,應該在年底之前完成氣候修法,否則一年可能會短少600億收入,還得由民眾補貼高碳排產業。
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7已於6日在埃及夏姆錫克展開,上午環保團體舉行記者會,指出目前政府對於2030年的減量目標仍停留在20%,要求應該加嚴,也認為應在年底完成氣候修法,否則一年恐將短少600億元收入,恐怕持續由全民補貼高碳排產業。
國發會於今(2022)年3月底發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至今相關單位尚未公布2030年的減碳目標,民進黨立委蘇巧慧質詢環保署長張子敬,2030排碳是否減半?署長張子敬回應,中國2030年才達到排放峰值,台灣要用自己的方式去做。
極端氣候已成常態,澳洲作為排碳大國,9日通過「氣候變遷法2022」,將在2030年減碳43%。年底即將在埃及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7,日前也先在開羅舉行論壇,開發中國家再次呼籲國際社會財務援助貧窮國家,對抗極端氣候。
2050淨零排放是國家重要減碳目標,地球公民基金會表示,以2020年為例,重工業之都高雄的碳排總量占全國20%,中鋼更是高雄最大的碳排企業,今(22)上午到中鋼總部門口快閃抗議。腳踩黑色顏料當成「碳足跡」,呼籲中鋼在淨零目標上,要提出更有效的作為,但遭到中鋼員工阻擋,雙方一度拉扯。
台塑工業公司上午舉行股東會,環保與人權團體在鼓動會舉行的地點外,舉行記者會,呼籲台塑如果永續做不好,股東風險不會少,要求在排碳與人權上善盡企業責任,更以小股東身份進入發言,針對碳排,台塑工業表示,要朝2050年碳中和邁進。
台灣要達成2050淨零排放目標,國發會已經提出官方版路徑,國內環保團體今天舉辦民間論壇,以國際模型來推估台灣的減碳路徑,環保團體認為,在2030年應減碳35%至40%。
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最新報告,說到世紀尾全世界的升溫恐怕很難控制在1.5°C,若照目前的減碳進度,恐怕會升溫到3.2°C。
總統蔡英文宣示,將在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為了達成目標,國發會今(30)日提出四大策略,積極推動減碳,2030年前約要投入近9000億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