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中美洲的哥斯大黎加經多年努力,到了2020年99%的電力都已來自再生能源。當中包括水力、風力與地熱發電,而且高度自給自足,讓這個人口500多萬的國家成為全球發展再生能源的典範。
烏克蘭持續遭受來自俄軍的空襲,造成全國大斷電,烏克蘭的維修團隊趕工修復電網,只是預料俄國將持續機大空襲規模,因此烏克蘭的缺電危機還沒解除。
俄軍近期對烏克蘭猛烈攻擊,導致烏國境內高達3成電力設施毀損。面臨寒冬到來的考驗,烏國政府呼籲人民儲備厚重衣物、蠟燭手電筒等物資,同時節約能源,也規劃要設置行動供暖站,萬一暖氣供應中斷,有地方避寒。
芬蘭的歐基洛托核電廠3號機,達到全功率運轉,這座電廠發電量高達1650兆瓦,成為歐洲發電力最強的核電廠,供電量占芬蘭的14%。這是2007年以來,歐洲首座啟用的核子反應爐,顯示歐洲能源政策在俄烏開戰後,從反核走向重返核電,包括德國、法國、英國等,都陸續宣布新建核電機組,或延後機組除役時間。
有平面媒體披露,台電最新電力供需預測指出,11月夜尖峰備轉容量率恐不足6%。主要是10月空汙季,台中興達火力電廠共5部機組自主減煤停機,合計將少掉約250萬瓩。不過,台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駁斥,強調近來有颱風帶來豐沛水量挹注,水力發電再加上燃氣機組,夜尖峰備轉容量率可達8%以上,供電無虞。
今年夏季歐洲面臨嚴重的酷暑,也面對俄烏戰爭所造成的天然氣與能源危機,法國龐大的核能發電量理當在此時提供穩定的電力輸出,但法國境內過半數的核能反應爐都處於停機維修狀態,不但沒幫上忙反而造成法國電價飆漲。為了因應冬季能源需求,法國政府2日宣布要在冬季前,要讓境內所有的核能反應爐全部重新運轉。
俄羅斯與歐盟的能源僵局進一步升高。俄羅斯27日再將北溪一號的供應量減少到20%,這也導致歐洲天然氣價格上漲近2%。歐洲各國尋求對策,西班牙表示有能力成為歐洲的天然氣樞紐,以擺脫俄羅斯要脅;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也承諾,將對歐盟增加電力出口。
入夏後的日本氣溫越來越高,增加民眾用電需求,東京電力公司一度向其他地區電力公司調用電量,並且發布「電力供需緊迫警告」,這也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決定重啟9座核電廠。
日本311大地震當時,福島核電廠發生災變,後來導致東京電力公司受到重大損害,東電的股東就向經營團隊求償。東京地方法院星期三(13)做出天價賠償的判決,要求4名前高階主管必須賠償13兆日圓,寫下首例。
台灣正處於老電廠除役的高峰期,而新增機組原本計畫由大潭電廠8號及9號機先接手,但卻因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工程延期,使得台電未來幾年都會有很大的供電壓力。不單是供電上面的挑戰,近五年台灣發生四次大停電,都是因為人為疏失所造成的事故,先前總統曾為此道歉,同時強調要把因為人員疏失而輕易癱瘓的供電系統列為徹底檢討改革的重點,而近年台灣電力吃緊,再生能源成了政府致力開源的目標,不過再生能源間歇性還有不確定性都相當高,要如何維持穩定供電,以及後續還會面臨那些挑戰,都還有待仔細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