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層是地球防止紫外線過量的重要防護層,根據聯合國上新的報告,國際社會禁用99%的有害物質了後,臭氧層破去有沓沓仔變細空,破空上嚴重的南極洲,上緊佇43冬內,就會當轉到1980年代的水準。(這條新聞標題、前言是臺語文。)
為了防止臭氧層的破洞擴大,聯合國在1987年制定了《蒙特婁議定書》,現在努力終於有成果了。根據最新報告指出,臭氧層破洞,在國際社會禁用了99%的有害物質之後,已經在穩定縮小當中,情況最嚴重的南極洲,最快在43年之內,可以回到1980年代的水準。
全球冰河正在消逝,而且速度超乎科學家們的想像。一篇5日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科學》的最新研究指出,在目前的氣候變遷趨勢下,即使目前設定的氣候目標都順利達標,在21世紀結束前,地球上最多還是有一半的冰河將不復存在。
最近幾年有不少國家,水資源嚴重缺乏,美國太空總署NASA預計16日要從南加州發射衛星「SWOT」到太空,進行地球水資源的調查計畫。這也是全球第一次將從太空對全球的海洋、湖泊和河流,全面調查。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阿提米絲1號任務,傳來了好消息。獵戶座太空船在台灣時間今(12)日清晨,安全濺落到太平洋。這一次任務的成功,也就宣告讓人類重返月球的日子指日可待。
今仔日(12/8)會當注意天頂的火星衝,也就是日頭、地球、火星成連做一條線的天文現象,臺北天文館表示,因為這改是最近這幾年,上倚的火星衝,後一回欲看著遐大顆的火星,閣愛等11年。
火星衝睽違兩年登場,今(8)日火星將比平時所見大兩倍以上,下次想看到更大、更亮的火星,得等到2033年。《公視新聞網》YouTube頻道將在今晚8點至9點半直播,透過大型天文望遠鏡,與觀眾分享火星表面細節。
美國NASA阿提米絲1號計畫,在11月16日讓獵戶座太空船跟著SLS火箭升空。在這段期間,獵戶座太空船陸續傳回月球的清晰影像,這也是繼1972年最後一次的阿波羅計畫任務之後,睽違50年的紀錄。而經過20多天的探月旅程後,太空船開始返航,預計11日重回地球。
準備重返月球的阿提米絲計畫中,16日升空的「獵戶星號」太空船,在飛行了將近2個星期後,已經飛了超過43萬4500多公里,也刷新阿波羅13號所創下的「載人太空船」飛行距離最遠紀錄。
由美日歐多國合作,重返月球的阿提米絲計畫,第1階段當中首次測試飛行。在台灣時間21日獵戶星號太空船展開這趟月球之旅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進入月球軌道,並繞行月球拍攝月球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