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
-
英國利物浦大學利用AI機器人 加速生化實驗室研究進程
|全球生物化學研究往往曠日廢時,成果卻未必可期。英國利物浦大學因此利用自動化機器人,結合人工智慧快速分析大量數據,加速研究進程,同時降低人員暴露在有毒物質與病原的風險,提升效率與安全。
-
無所不在的塑膠微粒,正影響人們的健康與環境!【獨立特派員】
|生活從飲用的礦泉水水瓶到外帶的咖啡杯與餐盒,從日常佩戴的口罩到呼吸的空氣,塑膠微粒早已滲入人類生活的每個角落。這些肉眼看不見的塑膠微粒,已被證實存在於自然環境、生物體、人體器官,甚至大腦中。隨著國際社會將於八月展開塑膠公約談判,面對塑膠微粒帶來的健康與環境挑戰,全球正處在行動與改變的臨界點。
-
牛比人多的日本小鎮 發展太空港航向宇宙【獨立特派員】
|文教科技北海道太空港(HOSPO)從40年前開始建置,基地的所在地大樹町是以畜牧業及漁業為大宗。居民形容,大樹町是牛比人多的小鎮,看似與太空關聯不大,但其實已經有業者跨域合作,將乳牛的排泄物轉化成火箭發射的燃料。大樹町也竭力連結太空產業,從飲料販賣機、飯店、國道休息站等都有「宇宙」的元素。在地企業希望透過太空港這項產業亮點,為小鎮帶來更多人才跟人流,一同享受發展紅利。
-
-
大學入學分科測驗登場 教師評析化學整體偏難
|文教科技大學入學分科測驗11日、12日登場,有3.9萬名考生報名,今(11)日考物理、化學、數學甲和生物。其中化學科,高中老師評析整體較難;補教老師更認為,是111大學考招變革後最難的考題。對於苗栗某私立高中有23名考生透過學校集報,報錯考科的烏龍,大考中心強調不會有補救方案。
-
稀土回收率不到1% 瑞士研發萃取劑有望成突破口
|全球俄烏戰爭跟美中貿易戰引發全球對稀土資源的關注,稀土是現代科技產品的關鍵元素,但傳統從電子垃圾中,成功回收的稀土元素低於1%,而且過程不只複雜,還高成本、高耗能。瑞士蘇黎世理工大學就研發出提高分離稀土效能的新技術,可望為全球稀土與戰略金屬產業帶來新變革。
-
屏東拖板車磷酸掉落 路過騎士遭噴濺全身紅腫癢痛
|社會屏東市建國路跟建和街交叉路口,今(28)日發生一起化學液體從拖板車翻落事故,路過女騎士被液體噴濺到後全身紅腫送醫。環保局檢測後,確認打翻的化學液體是強酸性質的正磷酸,而且部分液體已流入水溝,後續將依《廢清法》對業者處6000元罰鍰。
-
讓塑膠PET變止痛藥乙醯胺酚 科學家改造大腸桿菌成製藥關鍵
|文教科技普拿疼是市面上常見的止痛藥,而其主要成分乙醯胺酚的製造過程高度依賴石化產業,且伴隨高污染。不過近期科學家發現,能透過基改大腸桿菌在48小時內將塑膠PET的衍生物轉化為乙醯胺酚,轉化率達92%,且過程中不會產生有毒廢棄物。研究團隊認為,若能實現大規模量產,未來有望以更環保永續的方式製藥,同時清理環境中的塑膠垃圾。
-
日本研發超分子塑膠材料 置於鹽水數小時可溶解
|全球雖然減塑回收的觀念逐漸普及,但現有的塑膠廢棄物要完全分解,還是環境的一大挑戰。日本東京大學和理化學研究所共同開發出1種超分子塑膠材料,可在數小時內溶解於高濃度鹽水,而溶解後的物質可被細菌分解,不會形成有害的微塑膠成分。對於土壤和海洋來說,相對健康而環保。
-
英國擬擴大實施化學閹割性犯罪者 解決監獄收容量不足問題
|全球為解決監獄空間嚴重不足的問題,英國正研擬擴大化學閹割性犯罪者,甚至可能改為強制實施。英國司法大臣馬穆德(Shabana Mahmood)指出,研究顯示化學閹割可降低性犯罪者60%再犯率,但由於可能不適用於受權力欲、控制欲驅使的性犯罪者,因此也會與心理矯正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