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微粒
-
年產4億噸塑膠污染生態 各國逐禁一次性塑膠
|環境溫室效應另一個根源是塑膠產品。根據聯合國環境署,人類每年製造4億噸塑膠,但過去推動的回收和重製,都無法徹底斷絕污染,各國紛紛從源頭減量,逐步禁止使用一次性塑膠。
-
經動物實驗發現 塑膠微粒影響小鼠精子數量
|文教科技塑膠垃圾泛濫,塑膠分解後產生的微粒進入人體是否會影響健康呢?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上午邀請學者分享,指出科學家利用小鼠的動物實驗發現,塑膠微粒會影響精子數量,不同研究也顯示,會造成小鼠腸道發炎及累積在腎臟細胞造成發炎,甚至影響小鼠腦部記憶與學習功能。
-
-
馬爾地夫與英合作探勘深海生態 盼解決珊瑚白化與海洋垃圾問題
|全球馬爾地夫是知名旅遊勝地,浮潛的最佳去處。但多年來受到氣候暖化的嚴重威脅,當局決定跟英國的研究團隊合作,下潛到水深1000公尺處,查看珊瑚礁與海洋生態,同時也致力於清除觀光帶來的塑膠垃圾困擾。
-
微塑膠現蹤保育類棲地 雪管處研商列入監測
|環境有環團指出,微塑膠已經來到台灣的保育類野生動物棲地,像是玉山和雪霸國家公園,都被點名,也讓相關的管理單位視為一大警訊。遊憩服務據點未來將嚴格要求,不能販售瓶裝水、不使用一次性餐具,更考慮將塑膠微粒納入棲地監測項目。
-
東北、西南海域塑膠微粒汙染嚴重 政府補助EPP浮具仍破碎
|環境台灣的東北與西南海域,塑膠微粒汙染最嚴重,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公布2019、2020年的四季調查指出,東北海域塑膠微粒數量最多。兩海域,四季皆以硬塑膠比例最高,而夏季兩海域發泡塑膠--保麗龍,含量遠高於其他季節;即便政府推廣且補助使用EPP浮具替代保麗龍,仍難逃破碎命運。
-
塑膠微粒下肚 等同一週吃進一張信用卡
|大量塑膠垃圾不僅會汙染我們周遭的環境,還可能經由飲水食物被我們吃下肚。根據國際世界自然基金會的研究,大家每星期吃下肚的塑膠量,相當於一張信用卡。 今晚,我想來點「樂高壽司」,還是要不要吃「塑膠義大利麵」?或是來碗「塑膠燕麥片」?雖然只是誇張的示意圖,但我們每天確實都把塑膠吃下肚,無論你有沒有察覺。 根據國際世界自然基金會2019年的研究,民眾一週吃下的塑膠總量,相當於一張信用卡。這些塑膠主要來自
-
研究:聚丙烯奶瓶餵奶 可能讓嬰兒喝下塑膠微粒
|社福人權小嬰兒用奶瓶喝奶的同時,可能也喝下風險,一群科學家以世界衛生組織的指南,用攝氏95度熱水消毒,再用70度的水沖泡配方奶,上下搖晃均勻,發現塑膠奶瓶釋出數以百萬計的塑膠微粒以及上兆個奈米塑膠。 澳洲紐卡索大學資深研究員帕拉尼薩米指出:「任何用塑膠製成的容器其實都有風險,也因其塑膠材質均有活性,這項研究是在攝氏60度時至少釋出百萬顆塑膠微粒,目前的結果顯示,當你把食物放在微波爐裡便暴露在高溫下,潛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