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圭一個樂團,使用資源回收的物品來製作樂器。最近他們前往玻利維亞的一座大型垃圾場進行演奏會,希望喚起民眾的保育意識。根據最新的統計,全球每年製造4億噸的塑膠垃圾,但回收再利用率極低;而目前標榜一次性的塑膠產品,幾乎都用化石燃料製成,相當不環保。
塑膠問世超過1個世紀,日常生活少不了它,卻也帶來難以承受的環境衝擊。西班牙塔拉戈納海岸就發現大量的塑膠原料顆粒,經過環保人士和環境專家追本溯源,揪出是從附近的石化廠外洩,倡議團體力促政府加速立法,避免歐洲海洋淪為塑膠濃湯。
巴西東部的特林達迪島是全球最重要的綠蠵龜保育區之一,最近卻在島上發現夾雜塑膠物質的岩石,為當地生態系統埋下隱憂。海龜誤食塑膠死亡的事件已經非新聞,「塑膠岩石」的出現,代表人類活動有可能嚴重影響地質循環。
夏威夷知名景點可愛島近海礁石,上週末發現抹香鯨遺體,解剖後發現,胃裡有大量漁網跟捕魚器具,以及嚴重汙染海洋生態的塑膠袋,研判是這些廢棄物與塑膠製品,導致抹香鯨暴斃。
塑膠垃圾污染日趨嚴重,英國政府宣布今(2023)年10月將擴大立法,禁止販售跟使用一次性塑膠餐具,以及保麗龍容器等用品,估計一年可減少50億件塑膠垃圾。此外,法國知名優格品牌使用的塑膠容器,以及富維克礦泉水的塑膠瓶包裝,也成為環保團體抨擊的對象。
法國首都巴黎,素來有「花都」的別號。不過市中心的商業區,公園綠地偏少。於是有花藝專家,從美國引進人造花裝飾的概念。不過此舉,也引來不環保跟破壞建築外觀的質疑。
臺北市對今仔日12/1開始,所有的飲料店,攏袂使用一改就抨的塑膠杯仔。臺北市環保局早起也去店頭稽查,大部分的店家,攏已經準備好勢,毋過猶是有兩間無符合規定,若無佇時間內改善,上懸會罰到六千箍。
台南市安南區一家停業的電子零件工廠,昨(23)日晚間8時左右傳出爆炸聲響。當時有4名業者親戚在場內清運廢棄物品,疑似易燃液體揮發殘留,在搬運過程中產生火花導致爆炸。這起意外造成4人受傷,其中3人送醫,詳細原因有待後續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