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
-
環署政策轉彎 塑化劑"去毒"又改回"毒化物"
|社福人權環保署化學局,原本打算修法,把「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改稱為「關注化學物質」,引發外界質疑是在「去毒化」。現在受到輿論壓力,政策又轉彎,「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名稱不變,而且會再把過去食安風暴中,不該出現的毒澱粉、染豆干的二甲基黃等,13項毒化物也列入。 固態的油漆、圖畫原料「玫瑰紅B」,外觀綠色,但一加入冷水當中,就變成鮮豔的粉紅色染劑,是紅龜粿或湯圓的違法添加物,吃了有致癌風險。但原本的食
-
"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不改名 增列13毒化物
|社福人權環保署化學局,原本打算修法,把列管的「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改作「關注的化學物質」,引發外界質疑,要把塑化劑,「去毒化」。受到各界壓力,現在說不改了。 固態的油漆、圖畫原料「玫瑰紅B」,外觀綠色,但一加入冷水當中,就變成鮮豔的粉紅色染劑,是紅龜粿或湯圓的違法添加物,吃了有致癌風險。但原本的食管法,只針對食品業者開罰,卻管不到販售的化工原料行,現在環保署化學局宣布,包含「玫瑰紅B」,還有常用於
-
毒管法修法 塑化劑變成"關注化學物質"惹議
|社福人權台灣前幾年深陷食安風暴,蔡政府為了落實食安政見,環保署新成立了化學局,並且預告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修法。但其中一項修法卻引發爭議,因為原本包含17項塑化劑的「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要被改名為「關注化學物質」,環團認為從字面上來看是在「去毒化」。 打開玻璃罐頭,會發現瓶蓋上有一層含有的塑化劑「雙酚A」的薄膜,現行毒管法,它被歸類在,有污染環境或危害人體健康之虞的「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採公告
-
加強把關食安 政院將花6億成立"化學局"
|兩岸國內曾爆發塑化劑食安事件,行政院今天宣布,年底將成立環保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設置80名人力,預算6億元。未來將跨部會整合,要從源頭管控全國進出口製造化學品,不讓不當的化學物進入到食物中 2011年接連發生食品商,將毒性化學物塑化劑,添加入食品,大量販售的食安風暴,讓民眾聞食安就色變。為了落實化學物質的源頭管理及查緝,行政院今天通過環保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的組織草案,化學局年底成立後,將啟動跨部
-
化學品登錄辦法過寬? 環團批環署
|產經塑化劑、雙酚A等化學品濫用危害甚鉅,環保署正在修訂新化學品及既有化學物質登錄辦法,綠色和平組織不滿環保署安全評估報告太鬆,上午快閃到環保署大門口貼上符咒標語抗議。 綠色和平組織成員,快速的將符咒與大型布條貼在環保署大門口,他們說,在12月11日就將正式上路的「新化學物質及既有化學物質資料登錄辦法」,環保署制定的規範,悖離國際法規,放寬化學品的安全評估報告要求,將使國人置身於風險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