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探空氣球引起關注,其實氣球很早就做為軍事用途,前空軍副司令張延廷表示,多年前擔任飛行員時,就有看過中國的探空氣球,不過當時回報並沒有選擇擊落。學者分析,探空氣球可以接受地面數據,雖然氣球功能不及衛星,但成本低廉,共軍近年積極研發這類型的無人載具,運用在戰場經營。
米白色汽球裝滿氫氣,迅速升空,近來高空氣球引發中美緊張情勢,其實氣球功用很多,50年代曾飄送宣傳單和物資到對岸。空軍氣象聯隊綠島探空分隊的這個探空氣球,則能夠搜集溫度、濕度等數據,在戰演訓任務時派上用場。
空軍氣象聯隊綠島分隊探空勤務組氣象士陳東輝指出,「他如果不知道結冰的高度,甚至會造成我們發動機就卡住結冰等等。」
高空氣球可以探測大氣環境現象,也漸漸變成戰場經營的一部份,尤其共軍科研團隊,不斷研發更大型飛行高度更高的氣球,也具有偵查功能。去年有民眾多次目擊中國高空氣球飛越台灣上空,前空軍副司令張延廷表示,多年前擔任飛行員時就有看過。
張延廷表示,「我有看到大概像大巴士大客車那麼大,下面有駝一個東西,我們要報方位,它的高度都滿高的,都1萬公尺以上,你拿飛彈去擊落一個氣球,算是事倍功半。」
張延廷表示,探空偵查氣球可以收集一些地面參數,雖然功能比不上衛星,不過造價相對便宜。學者分析,中共積極運用像是無人機,探空氣球等載具,造價比擊落它的飛彈還要低,很適合戰場運用。
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舒孝煌指出,「它的成本是很低,而且因為它飄在空中,以太陽能的方式,持續不斷在高空中,執行這種它所謂的大氣探測相關的任務,只是它可能在這個區域移動控制能力比較低。」
也有學者認為探空氣球能收集的數據有限,美國這次決定擊落應是政治考量大於軍事。國防部表示,針對台海周邊航空飛行器含空飄氣球,國軍運用聯合情監偵機制均全程掌握,並視威脅程度應變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