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站
-
疑中國偵察氣球多次進入領空 日要中方說明
|全球美中兩國因為偵查氣球議題導致關係緊張。結果日本和美國進行情報合作之後,發現近年來多次進入到領空的可疑航空器,有可能也是來自中國的偵查氣球。因此日本防衛省將檢討並研擬放寬相關的擊落條件。而在東歐,烏克蘭西邊的鄰國摩爾多瓦也發現可疑的氣球進入該國空域。
-
323地震/花東逾20校傳災損 成功鎮忠孝國小天花板被震落
|生活凌晨6.6強震,災情陸續浮現。光是花東就接獲22所學校有災損,位在成功鎮的忠孝國小,教室天花板被震落、輕鋼架全都垮下來,災情嚴重。強震加上降雨,花蓮玉里鎮的赤柯山產業道路,發生落石坍方;豐濱鄉磯崎村高山部落往雷達站方向,也有巨石掉落,造成雷達站官兵無法下山。氣象局提醒,接連幾天雖然雨勢趨緩,但花東山區還是要慎防落石、坍方。
-
前線戰力吃緊?從「雷達原理」看東引空防的滲透危機【觀點】
|政治大年初五,一架不明機飛越國之北彊東引上空,並透過社群媒體「東引大小事」的群組炸鍋,事後國防部判斷不明機為運-12運輸機。而受限於雷達限制、事發氣候條件與人員操作問題等,東引空防的滲透危機不得不慎。
-
從東引雷達站回顧美台協防期間,空軍戰管雷達演變史(下)【觀點】
|政治冷戰中美協防台灣(1954~1979)期間,美國協助中華民國逐步完善防空雷達體系。這些雷達站台雖由國軍操作,但明顯可見美軍顧問團與廠商出謀劃策的身影,也讓美國得以掌控中國大陸沿海航空兵力動態。即使後來美國拉攏中共、撤出顧問團、和中華民國斷交,仍保有對台非正式的軍事技術輸出,為天網防空系統埋下伏筆,影響持續至今。
-
從東引雷達站回顧美台協防期間,空軍戰管雷達演變史(上)【觀點】
|政治台灣的戰管雷達防禦架構,說是美國在《中美共同防禦條約》(1954-1979)期間所協助建立並逐步完善的,並不為過。例如從1950到1970年代之間,空軍先後換裝功率更強的搜索雷達與測高雷達,又將重要的雷達站遷往高山,並在東引設置前進雷達基地,都是為了擴增雷達涵蓋範圍、增加防空預警時間而進行的改良措施。
-
「極東之眼」三貂角新長程雷達啟用 共機也在監測範圍
|政治三貂角新長程雷達,耗時一年整修,今天正式啟用。民航局表示,新雷達站設有初級和次級雷達,平均每10秒掃描一圈,偵測範圍半徑220浬到250浬,偵測容量約900到1000架次,負責台灣北部飛航情報監控、搜索,也包含共機監控,是台灣重要的極東之眼。
-
國軍獲分配4.5萬劑AZ疫苗 重要戰備單位優先接種
|日前空軍作戰指揮部傳出有六人確診,引發我空防戰力疑慮,疫情指揮中心已經配發4.5萬劑的AZ疫苗給國軍,並依戰備重要程度逐步施打,為了能快速為國軍接種疫苗,國防部更特別派出接種小組,前往高山雷達站台等營區施打疫苗。 指揮中心日前表示,第一波預留4.5萬劑AZ疫苗給軍方,大約是全體國軍四分之一,據了解,第一波施打對象是針對飛行員、軍艦官兵、戰情中心、雷達站這類密閉空間的重要戰力。另外醫護、警衛
-
國防部擬建新預警雷達系統 精準掌握共軍南海動態
|共軍上午派遣軍機,多批次進入我方西南空域,而國軍目前位於南台灣的雷達系統老舊,無法即時掌握共軍的南海動態。因此國防部規劃,在南部高山興建新型預警雷達系統,預估明年要納入國防預算編列。有專家指出,新型的預警雷達系統,可以協助建構更綿密的偵搜網。 共機擾台常態化,有軍事迷記錄到,共軍20日一早又派遣戰機,多批次進入我西南空域,遭空軍廣播驅離。 空軍廣播:「中華民國空軍廣播,位於台灣西南空域,高度710
-
共機近日大規模擾台 美航艦、U2也現蹤南海
|從去年到今年,共機擾台的次數幾乎成了常態,23、24日接連兩天規模更是龐大,還有戰機出現,而25日美國軍機和軍艦也來了,有兩相較勁的意味,也因為共機頻繁擾台,總統蔡英文今天前往部隊視導時,特別對國軍信心喊話。 春節將近,總統蔡英文前往陸軍特戰指揮部北部部隊,以及陽明山嵩山雷達站慰勉並視導,有鑑於共機頻繁擾台,他特別感謝國軍,守護台灣海空域。 蔡英文指出:「去年到現在,我們的雷達站共偵獲了將近2千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