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
-
澳洲推青銀共耕 延緩長者失智症
|全球荷蘭興起青銀共居,讓銀髮族與青年共同生活,兼顧高房價下的青年居住需求與老年獨居問題。澳洲昆士蘭現在則開創青銀共耕,社區高中與長照機構合作,由具有農事經驗的高齡住民,指導高中學生耕作,收成的作物則提供長照機構作為食材,跨世代的互動與農作經驗傳承,讓老青兩世代產生緊密的社交連結。
-
巴氏量表新制上路,重症家庭憂慮聘雇排擠【獨立特派員】
|社福人權立法院於去年年底通過就業服務法第46條修正案,80歲長者及70至79歲癌症二期以上患者,無需檢附巴氏量表即可聘僱外籍看護移工。此項新制於今年8月正式上路,重症照顧家庭的聘僱焦慮感也持續上升。數十個社福團體對此表達強烈擔憂,這項看似放寬申請門檻的政策,實際上暴露了台灣長照體系的深層結構性問題,引發各界對照顧現場「弱弱相殘」困境的關注。
-
巴氏量表新制上路,重症家庭憂慮聘雇排擠【獨立特派員】
|社福人權立法院於去年年底通過就業服務法第46條修正案,80歲長者及70至79歲癌症二期以上患者,無需檢附巴氏量表即可聘僱外籍看護移工。此項新制於今年8月正式上路,重症照顧家庭的聘僱焦慮感也持續上升。數十個社福團體對此表達強烈擔憂,這項看似放寬申請門檻的政策,實際上暴露了台灣長照體系的深層結構性問題,引發各界對照顧現場「弱弱相殘」困境的關注。
-
-
失智新藥欣智樂療效數據不足 專家不建議納健保
|社福人權衛福部今(2025)年核准2款失智症新藥,不過首款申請健保給付的「欣智樂」因長期療效數據不足,專家會議不建議納健保;另外一款「樂意保」因剛剛送出申請,是否納健保,預計明(2026)年第1季出爐。
-
無所不在的塑膠微粒,正影響人們的健康與環境!【獨立特派員】
|生活從飲用的礦泉水水瓶到外帶的咖啡杯與餐盒,從日常佩戴的口罩到呼吸的空氣,塑膠微粒早已滲入人類生活的每個角落。這些肉眼看不見的塑膠微粒,已被證實存在於自然環境、生物體、人體器官,甚至大腦中。隨著國際社會將於八月展開塑膠公約談判,面對塑膠微粒帶來的健康與環境挑戰,全球正處在行動與改變的臨界點。
-
立委憂免巴氏量表衝擊失智家庭 衛福部:社區據點加強服務量能
|社福人權明(1)日開始,80歲以上長者不用巴氏量表就可以聘請外籍移工,讓立委擔心會衝擊到失智症患者。對此衛福部次長林靜儀說,除了使用社區據點加強服務量能,也會用綠色通道盡量協助重度失能家庭。
-
台灣本土腦庫成立,解碼失智等神經疾病之謎【獨立特派員】
|生活台灣即將在今年底邁入超高齡社會,神經退化疾病成為不可忽視的健康挑戰。台灣65歲以上每13人就有1位失智,80歲以上更是每5人有1人失智。面對漸凍症、阿茲海默症等無藥可醫的絕症,患者與家屬承受著巨大的身心煎熬。為了突破醫學困境,台灣在2023年於台大醫學院成立第一個腦庫,為神經科學研究點亮一線曙光。
-
稱早發性失智症常遭忽略 民團公布十大警訊籲及早就醫
|生活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的失智症患者大約有35萬人,其中有6成是阿茲海默症。台灣失智症協會,今(15)日公布最新「失智症十大警訊」,像是記憶力衰退、解決問題有困難等等,尤其65歲以前早發性失智症常被忽略,提醒民眾要提高警覺、及早就醫檢查。
-
英研究證實空污與失智有關 醫界與環團籲政府有效監控
|生活失智症新藥昨(23)日開打,不過醫界及環保團體上午聯合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重視空污問題,因為英國最新研究證實,空污和罹患失智症有關,且恐怕成為國安破口,呼籲政府的空品監測站應增加交通測站,另外也應設置奈米級PM0.1顆粒的常態性監測,才能有效監控及改善空污,預防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