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正式成立 需於6個月前提缺藥通報

為了解決藥品短缺問題,衛福部正式成立跨部門的「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整合5大類用藥平台,業者如果發現可能有缺藥問題,必須在6個月前提出通報,而食藥署未來也會每2週更新1次通報件數與處理情形。

為了解決國內缺藥問題,衛福部成立「藥品通報中心」,除了中藥平台仍在測試力拼4月底前上線,其餘像是西藥、罕病藥品、罕病特殊營養品和公費疫苗及傳染病用藥等平台都已正式上線。

衛福部長薛瑞元指出,「臨時性無法在事先預知的、會產生缺藥的,它仍然要通報。」

根據食藥署統計,截至4月3日國內西藥短缺通報共有20件,經了解後3件仍在處理中,1件則是無替代藥品已啟動公開徵求,已要求所有業者必須確認6個月內的輸入時程和數量,如有缺藥不足供應時,需要趕快到平台通報,未來每2週更新1次通報件數與處理情形。

食藥署長吳秀梅回應,「會恢復的、已經恢復的藥品一樣會公告,如果說在某段時間內,它可能沒有辦法即時的供應,需要啟動專案製造或輸入,我們也會啟動。」

不過有藥師仍擔心,因國內藥物分配是優先給醫院,再來是診所最後才是藥局,當缺藥問題日益嚴重時,採購權較弱的社區藥局仍首當其衝。

藥師王明媛認為,「目前在外面領慢性處方箋的民眾其實已經高達4成多,到底醫院為什麼始終都會有藥,藥局始終都會在缺藥的狀況,我覺得分配不均的情形可以去商議一個方法,讓這樣的情況可以趨於和緩。」

薛瑞元說,「如果它是屬於慢性病,整體處方箋經常需要會被開到的藥,藥局缺醫院不缺的話,我們就會進行調度,要求廠商在未來的這段時間之內,或者是馬上就要做這種緊急的調度。」

衛福部強調,缺藥通報中心除了跨部門解決缺藥問題,也規劃建立預警制度,早期掌握缺藥情況,業者如果沒有在6個月內通報,將可處新台幣最高30萬元罰鍰。

相關議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