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自明仔載開始,染著新冠病毒,輕症就免通報、免隔離,毋過就有醫師提醒,這無代表講危機解除。因為統計發現,疫情期間醫護欠人,原本咧管理抗藥性工課的人員,攏愛落去支援,所致害有抗藥性的病毒比例增加,毋但去影響著醫療品質,這病毒愈來愈毋驚藥仔,恐驚未來染病就無藥通醫。
國內缺藥情形不見趨緩,甚至有職業藥師形容是30年來最大缺藥潮,有基層小兒科醫師反映,現在能叫的藥量很少甚至叫不到,呼籲政府應把缺藥風波視為國安問題做短中長期整體的考量。
部份社區醫院出現缺藥狀況,衛福部今天說明因應措施,首先針對臨床需求比較高的品項,協助業者增加產能,而在中期規劃,將會設立「防止缺藥處理中心」,加強藥品供應,以及替代藥品的資訊傳遞,另外,今年通報缺藥的88項、將不予調整藥價。
農曆春節過後,不少基層診所醫師反映第一線抗生素、退燒藥等藥品缺貨,例如普拿疼需排單等半年才有貨,缺藥問題相當嚴重,對此衛福部昨(11)日下午緊急召開缺藥研討會議,食藥署長吳秀梅強調缺藥原因很多,將優先勸說藥廠增加產能,若無法增加產能,將加強醫院、診所及藥局等分配機制解決缺藥問題。
由於細菌性疾病死灰復燃,歐洲不少國家出現抗生素等藥品短缺的現象。但通膨問題也讓製藥產業成本高漲,加上歐洲國家為了社會福利,政策性壓低藥品價格,也造成引導生產基地從亞洲回流的目標,難以達成。
疫情漸漸穩定,指揮官王必勝今仔日表示,年底活動真濟,第一階段戶外免掛喙罨,上緊月底會施行。抑若政府買的500萬筒高端疫苗,已經用340萬筒,猶有160萬筒今仔日到期,會全部毀掉。
新冠本土疫情趨緩,防疫政策逐步解封,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今(16)日表示,年底跨年活動多,口罩鬆綁要很謹慎,第1階段戶外免戴口罩,最快這個月底會實施;至於政府採購的500萬劑高端疫苗,已使用340萬劑,還有160萬劑今日屆效,指揮中心將不再展延效期,會全部銷毀。
疾管署公布國內第2例猴痘境外移入確定病例,是一位北部30多歲本國籍男性,7月初在美國出差時,出現猴痘相關症狀,10日返國入境時就醫採檢,今(12)日確診,目前在醫院隔離治療當中。
科學家在南極洲,發現對抗生素具抗性基因的細菌,還能將抗藥性透過可移動的DNA片段,轉移到其他細菌。在全球暖化的背景下,如果南極融冰加速,導致這種細菌擴散,恐將造成公衛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