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價調整項目3/1公布 專家促跨部會協商缺藥問題

原定24日要公布的藥價調整項目,由於醫界代表反映71品項藥品清單取得困難,健保署需回頭檢視調整項目,決定延到3月1日公布。而現在不只基層藥局缺藥,包括偏遠地區或規模較小的地區醫院,也出現缺藥狀況。專家建議,要解決缺藥問題,除衛福部外,應跨部會協商,一同解決。

電話聯繫調貨,基層藥局為了解決缺藥問題,採取「以藥易藥」方式自救;也會透過藥師Line群組,互相聯繫幫忙。

藥師李志剛表示,「大家有一個群組在,我缺什麼就趕快PO上去,看有沒有人可以支援我。我執業幾十年我還沒有發生過有這麼大的一個缺藥潮,因為平常只會缺一兩樣,這次是整批、很大量在缺藥。」

而現在缺藥情形不只是基層診所、藥局,部分地區醫院也出現缺藥狀況。

健保給付藥品原訂在2月24日公告2023年藥價調整結果,但由於社區醫院協會反映71品項藥品清單取得困難,憂心是否納入調整範圍。健保署為審慎確認採購困難狀況,並再次核對調整範圍,因此延後到3月1日公告。

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指出,「有缺藥的情形,那北中南的醫院都有。那有一些是比較小型的醫院,有一些是比較大型的地區醫院,那分布在各地方都有。有些醫院缺藥可能1、2種,有些缺個5、6種。」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長黃育文說:「生效日期還是4月1日,倘若還是有問題的,就趕快在兩週內反映給我們,我們就會收到之後盡速來處理。評估完之後,如果確定要調整的,我們才會再做一次確認要調整的藥價。」

為了避免調整藥價後,廠商認為不敷成本而退出市場,導致缺藥更嚴重。對此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強調保障藥品「地板價」;已向衛福部食藥署通報短缺的藥品,也不在調整範疇內。專家則建議,應增加核心藥物品項,由國家統一採購。

全國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表示,「台灣的核心藥物,訂差不多100多種;美國、歐洲應該都有500種以上。如果這些核心的藥品由政府來採購,最起碼真正每一個科別要使用的藥物,不用擔心說他有缺藥的問題。」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則表示,缺藥的問題包括健保給付提高、國內藥廠專案協調生產數量增加,以及同級品藥進口等等,衛福部都已經著手進行。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