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長庚醫院連續6年成為全台最賺錢醫院。衛福部健保署公布110年全台225家院所財報統計,最賺錢醫院前5名,長庚體系就占兩家。林口長庚連續6年居冠,整體盈餘34億元,而成大附醫和義大醫院是首度進榜。至於最賠錢的醫院,則是109年剛成立的新北市土城醫院,共虧損4億多。
健保署日前公告藥價調整方案,共調升36項藥品、調降5475項藥品,預計4月1日上路。這次藥價調幅前3名的藥品,分別是心臟血管用藥、神經系統用藥,以及全身性抗感染劑。當中一款治療阿茲海默的憶必佳膜衣錠10公絲,砍價幅度最高直逼3成。傳出藥廠不滿健保砍價,考慮退出台灣市場。健保署回應,正在和藥廠議價中,這款藥品不會退出台灣市場。
健保資料庫長達20年的資料濫用,去(2022)年已遭憲法法庭宣告違憲,應於3年內修法。在修法真空期,台灣人權促進會協助11人向健保署發出申請,要求停止將其健康資料用於健保與醫療行為以外,撫平隱私侵害帶來的治理危機。
健保署昨(1)日晚間公告,4個月起調整部分健保藥價。這次共調降5400多項藥品價格,一年可節省健保支出81.8億元。健保署表示,因應近期藥品短缺事件,這次有8000多項藥品不調整,希望減緩衝擊。
受到疫情影響,已兩年未調整的健保藥價,預計將調降6千多項藥品,總金額為81.8億元。不過社區藥局缺藥,民眾持處方箋也領不到,引發不少民怨。有藥師擔心,藥品整體成本增加,加上健保將砍藥價,後續可能會有大規模的原廠藥退出台灣健保市場。
原定24日要公布的藥價調整項目,由於醫界代表反映71品項藥品清單取得困難,健保署需回頭檢視調整項目,決定延到3月1日公布。而現在不只基層藥局缺藥,包括偏遠地區或規模較小的地區醫院,也出現缺藥狀況。專家建議,要解決缺藥問題,除衛福部外,應跨部會協商,一同解決。
受到疫情影響,已經2年沒調整的健保藥價將調整。健保署長石崇良下午親上火線表示,今(2023)年健保藥價,預計調降6千多項藥品,總金額為81.8億元,並非外傳150億元,強調目前有88項藥品不會做調整,其中包括有缺藥危機的軟便劑、抗生素等,相關細節最快明(23)日公告。
國內缺藥潮延續,根據調查缺藥品項多達131項,包含國人常使用的軟便劑氧化鎂還有抗生素用藥安蒙西林供貨都吃緊。目前坊間藥局會利用「以藥易藥」的方式來自救。而衛福部也說明,會以短中長期等3方面來進行改善,健保署要求藥廠穩定供應氧化鎂藥品,近期應該可以順利供貨。
Several employees of the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Administration (NHIA) are suspected of leaking people's personal information. Initial reports indicated there is no evidence of a data breach.The Nat
在日前傳出有脊髓肌肉萎縮症的罕病女童,因為國內的健保給付及年齡限制的條件嚴苛,想注射一劑新藥就要花上200萬,只能遠赴中國就診,一劑自費大約15萬新台幣、引發各界關注。而健保署也和藥廠溝通,兩家藥廠都同意降價方案,如果在2月底的健保會議通過,有機會在5月之前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