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藥問題延燒 慢性處方箋難領惹民怨
吳雅瑜 陳柏諭/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缺藥問題持續延燒,有不少民眾為了領慢性處方箋,跑了很多家藥局才領到藥抱怨連連,即使藥師告知可換藥,不少人也會拒絕。藥師認為,缺藥是因價格受制於健保藥價,政府應該讓藥價,回到完全自由的市場機制,醫師公會全聯會也說,藥費若不合理管控,恐排擠其他醫療支出。
國內缺藥問題嚴重,連帶影響慢箋領藥,有民眾是跑了很多家藥局,才領到藥是抱怨連連,即使藥師告知可換藥,但礙於使用習慣,不少民眾也會拒絕。
藥師沈采穎提及,「有碰到一個病人,他拿(胃藥)息痛佳音,說他跑了6家,我是第7家,而且我這個息痛佳音,還是跟人家用別的藥,才剛換來400顆,剛好有庫存給他。換藥其實是跟藥物的賦形劑,少部分人確實會有一些吸收率,有效率的一個問題。」
藥師認為,缺藥是因價格受制於健保藥價,且沒有一個國家是學名藥的健保給付價跟原廠藥一樣的,政府應該讓藥價回到完全自由的市場機制,且防缺藥中心應擴大層級至各部會,並邀請相關專業組織團體參與,不是閉門造車。
醫師公會全聯會也說,藥費若不合理管控,恐排擠其他醫療支出。
醫師公會全聯會副召集人王宏育表示,「我們現在缺藥,藥費不應該再往下調,但是我們希望藥費這隻腳,還有診察費、診療費,這3個同步成長,不要只有藥費的成長,另外兩隻腳會受傷。」
目前在國內包括,軟便、抗生素、制酸劑、止吐、止瀉、退燒,到鼻噴類固醇、破傷風疫苗、血栓溶解劑、攝護腺肥大用藥,全都有缺。
醫師公會認為,缺藥是一個多重因素影響的結果,不可頭痛砍頭,在尚未有適當的改善方案前,應先擴大補充健保費用預算,以免造成情況惡化。
李文馨/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