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
-
英研發新技術提升移植成功率 器官可體外循環運作24小時
|全球英國1家公司開發出模擬人體內部環境的機器,讓捐贈的肝臟、腎臟等器官,在離開人體後仍然能夠循環運作24小時以上,不但能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也能增加可供移植的器官數量,獲得今(2025)年工程界奧斯卡之稱的英國麥克羅伯特獎(MacRobert Award)。
-
中國完成全球首例人體豬肝移植 可分泌膽汁具基本肝功能
|文教科技國際期刊《自然》(Nature)26日刊登了中國完成全球首例在人體移植豬肝的研究,這項手術於去(2024)年3月進行,醫療團隊在腦死患者的肝臟旁植入基改豬肝,並讓豬肝成功分泌出膽汁,證明其具有基本肝臟功能。由於家屬要求,該豬肝在10天後就被移除,因此尚不清楚中長期成效,但有其他學者認為,未來或許可作為等待肝臟移植期間的過渡療法。
-
美研究:人類腦內塑膠微粒含量迅速增加 可能影響中風、心臟病等疾病
|生活美國最新研究指出,人類大腦中的塑膠微粒含量可能正在迅速上升,且遍布人體內血液、精液、母乳、胎盤和骨髓等處,顯示環境中塑膠微粒污染急劇上升的現象,如今也反映在人體中。該研究同時也指出,人體內的塑膠微粒,可能與中風、心臟病等疾病有關。
-
全球第3例「分肝種腎」手術 北榮助8歲女童脫離洗腎人生
|生活台灣器官移植手術再創紀錄,台北榮總今(11)日發表,以「無中生有、分肝種腎」方式,分離肝臟找出健康的肝靜脈,再利用捐贈者的靜脈製作延長通道,再與腎靜脈進行吻合重建,成功將成人腎臟移植到兒童肝臟內,幫助8歲吳小妹妹脫離洗腎人生。而這項艱鉅的器官移植手術也是全球第3例、國內及亞洲首例。
-
寶林4重症意識清楚 1人預計下週換肝
|社會3月底爆發的寶林茶室中毒事件,累計通報34例、其中2死,致命的毒素邦克列酸在台灣首度驗出,關鍵就是收治2名病患的馬偕醫院,醫療團隊的警覺與詳細詢問病史。目前4例重症患者,昨(12)日傳出好消息,都已經清醒,其中1人預計下週換肝。
-
「沉默殺手」肝癌早期難察覺 醫師提醒有相關症況快就醫
|生活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肝癌復發凌晨病逝,享壽83歲,醫師表示肝癌早期通常沒有症狀,又被稱為沉默殺手,因此提醒只要出現上腹部脹痛、疲倦、食慾不振、腹脹、腹水、體重減輕等相關症狀應立即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
美生醫公司編輯基因降低膽固醇 預計2025年啟動2期實驗
|文教科技台灣約有5萬至8萬人罹患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這些人因基因缺陷無法移除膽固醇,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為常人的20倍,甚至有些人在兒童時期就患有晚期冠心病。美國基因藥物公司Verve Therapeutics,對10名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進行基因療法,成功降低受試者體內的LDL。該團隊預計於2025年啟動第2階段實驗。
-
全台本土登革熱破1.5萬例 全運會將於台南舉行引憂
|生活登革熱疫情持續升溫,上週新增5例登革熱死亡病例,彰化也出現全縣首起本土登革熱群聚事件,累計今(2023)年全台本土登革熱破1.5萬例,其中又以台南市1.4萬例最多。眼看21日全國運動會即將於台南登場,台南市長黃偉哲強調,會全力維護選手健康。
-
合庫金控董事長林謙浩 上任17天突病逝
|產經合庫金控下午發布重訊宣布,董事長林謙浩今(2)日凌晨病逝,享壽64歲。傳林謙浩死因疑似為猛爆性肝炎,醫師表示,猛爆性肝炎其實就是急性肝衰竭,是致死率很高的肝臟疾病,由於病程發展快,一旦發現皮膚或眼白發黃,就應立即就醫。
-
B肝帶原又長年飲酒 亞大附醫成功縮小20公分巨型肝腫瘤
|文教科技台中一位吳先生喝酒30年,每天都要小酌一番,但去(2022)年突然爆瘦,檢查後發現肝臟有一顆20公分的巨型腫瘤,因為手術困難,一度有許多醫院拒收。後來有醫療團隊接手,採取標靶藥物搭配免疫與放射線治療以及切肝手術,最後成功保命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