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捐

  • 西班牙1歲女嬰接受無心跳器捐 腸道移植成功成全球首例

    |全球

    西班牙一名一歲女嬰腸道移植成功,成為全球首例。她目前已經出院、狀況良好。這項手術特殊且高難度之處在於,腸道很難從無心跳捐贈者摘除後保存好並移植。

  • 疫情影響器捐意願 高雄長庚舉行追思盼註記人數再增

    |社福人權

    高雄長庚醫院從1986年開始,完成927名器官及大體捐贈,有超過3600人受惠。但因為疫情衝擊,也讓器官捐贈的人數下滑,全台還有上萬人在等待器官移植。院方特別舉行感恩追思,希望大愛能持續推廣。

  • 心臟死後器官捐贈 台大分享成功案例

    |

    台大醫院去年一名腦死病人的器官捐贈手術,過程中,病人心肌梗塞猝死。台大啟動心臟死後器官捐贈流程,在不使用葉克膜輔助下,成功完成器捐作業。事後,受贈肝臟者恢復良好,今天特別舉行年度記者會,告訴等待器捐者這個好消息。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我為什麼特別挑這一個做為我們整個年度記者會的主題,因為他就一直符合我強調的,我們台大醫院是世界一流的大學醫院,要瞄準未來,要針對現在未解決的問題去做。那另

  • 東台灣器捐推手 李明哲推動器官移植25年

    |

    目前國內器官捐贈人數和等待人數,落差相當懸殊,慈濟醫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李明哲,25年來投入東部地區器官移植手術、勸募,為東部器官移植帶來相當大的貢獻。   今年75歲的陳福安是一名退休的公務人員,從小腎臟就不好,53歲時開始洗腎,家住北部的他遠赴東部求醫,幸好等了2年,終於等到捐贈者的腎臟,重獲新生。   病患陳福安說:「我移植以後應該到現在為止,都沒有產生什麼抗排斥都沒有,快17年的時間

  • 器捐紀念日因疫延後 上半年器捐人數減

    |社福人權

    每年6月19日,是我國的器官捐贈紀念日。統計顯示,受到疫情影響,今年上半年捐器官的人數減少,等候器官的病人也首次超過1萬人;其中又以等待腎臟移植7000多人為最多。 37歲的黃得源,原本是棒球投手,沒想到8年前一場小感冒引起心肌炎,被醫師宣告,必須換心才能活命。   在等待過程中,又因安裝維生儀器引起血栓,右腳被迫截肢;幸好苦撐四年後,終於等到大愛捐贈的心臟移植。重獲新生後,他重返球場,加入戰神

  • 器捐殉職警移靈 車隊繞行生前任職派出所

    |

    新北市殉職員警楊庭豪,昨天完成了器官摘除手術,捐出了心、肺、肝等器官及組織遺愛人間。遺體在今天上午,從亞東醫院移靈到新北市殯儀館,車隊特別繞行到樹林分局和他生前任職的樹林派出所,進行最後巡禮,象徵任務結束。 靈車抵達樹林分局,多名警員站在門口列隊致敬。殉職員警楊庭豪父母親下車後,從警方手中接獲警用制服、警帽,還有一束束的鮮花。多位警員列隊,送上最誠摯的敬意。 楊庭豪離開前,警員語帶哽咽、齊聲高喊

  • 有身的婦人人換肝 手術順利 囝嘛平安出世

    |

    舊年五月林口長庚醫院,共一个有身的人做換肝的手術,也佇舊年底平安共囡仔生落來。根據國內外的資料,有身煞來換肝的手術,全世界干焦5例,其中只有2例、順利生產,一例就佇咱臺灣。 34歲的牟小姐,是B肝帶原者,去年3月她懷孕時,就醫檢查發現她肝臟已惡化成「急性肝衰竭」,必須馬上換肝,否則隨時有生命危險,等待移植配對期間,原本弟弟要捐肝,後來臨時獲知、有大愛捐贈者的肝臟,讓她在懷孕3個月時接受肝臟移植,

相關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