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環工所與高雄長庚醫院合作,採集高雄臨海工業區細懸浮微粒PM2.5進行小鼠實驗,發現PM2.5吸入5週就足以導致肝、腎有毒性,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期刊,也等同空汙除了既有認知,可能造成肺部等病變,也會損害到人體其他器官。
過去對於器官衰竭的病人,在醫療上能提供的資源有限,但器官移植技術日漸進步下,讓病情嚴重的病人獲得重生的曙光。萬芳醫院創院25年來首次執行多重器官移植,器官受贈者也紛紛康復出院。
台灣跟立陶宛友好之際,高雄長庚也寫下歷史新頁。至今已動過123位海外病患肝臟移植手術,不過幫歐洲病患執刀還是第一次,兩個月前,一名立陶宛籍的病人肝衰竭惡化,若不換肝恐危及生命,醫療團隊媒合到病人丈夫的表弟,順利完成手術,而病人正好是藝人張洪量的太太,夫妻倆也出席記者會感謝團隊協助。
脂肪肝是國人常見的肝臟疾病,雖然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但長時間下來卻可能演變成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是不可忽視的肝臟殺手,現在中研院研究團隊經動物實驗發現一個名為UBE3C的泛素接合酶與TRABID的去泛素酶,能共同調控細胞自噬因子VPS34抑制脂肪肝的形成,此研究已在今年2月被刊登在國際期刊自然通訊上。 現代人壓力大,不少人會狂吃零食、喝含糖飲料來放鬆卻造成體重直升,長時間下來可能還會有非酒精性脂肪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越南有一名9個月大的鄧小妹,因為罹患膽道閉鎖、導致肝衰竭,急需要換肝。她的母也是越南國家電視台主播,主動聯繫北榮,克服重重困難,在衛福部、台灣駐越南辦事處等單位協助下,順利到台北榮總接受活體換肝手術,成功搶救女兒的生命。 繫上粉紅色髮帶,在外婆的懷裡睡得很香甜,她是來自越南只有9個月大的鄧小妹,去年10月出生後,在越南確診罹患膽道閉鎖導致肝衰竭,生命垂危急需換肝,但因為受
一个九個月大的越南查某嬰仔,因為肝衰竭,著愛隨做換肝的手術,嬰仔的媽媽、主動接接臺北榮總。落尾、衛福部、佮臺灣駐越南辦事處、等單位協助之下,佇7/20順利進行換肝手術,也攏真順利。 繫上粉紅色髮帶,在外婆的懷裡睡得很香甜,她是來自越南只有9個月大的鄧小妹,去年10月出生後,在越南確診罹患膽道閉鎖導致肝衰竭,生命垂危急需換肝,但因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國境持續封鎖,鄧小妹的媽媽主動寫信向台北榮總求助。
「她還年輕還沒有結婚,她就這樣犧牲她來救我的命,我非常的感謝。」講到激動處,路媽媽落下感動的淚水,感謝女兒捐肝救了自己。原本沉默的器官突然發出警訊,55歲的路小姐,因為肝硬化陷入昏迷,醫生預估如果再不換肝,恐怕撐不過半年。 捐肝者路女兒表示,「因為我是聽她聽朋友聊天說,可能要換肝。」 沉甸甸的壓力落在心頭,在找不到相同血型捐肝者的情況下,嘗試由血型B型的自己,捐肝給O型的媽媽,但這樣的做法風險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