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量喝咖啡對身體有益,但咖啡因到底會不會造成心律不整,目前還沒有定論。《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最新研究顯示,喝咖啡不會明顯增加心律不整的風險,但每天喝2杯以上的受試者,有部分機率出現心跳較快的心室早期收縮症狀。
澎湖去(2022)年底開始進行「在宅住院」實驗計畫,導入科技智慧照護,發展在宅住院的創新模式,也了解醫院跟在宅住院的醫療照護需求及醫療成本,提供科學性的數據比較,為台灣建立合理的給付制度。然而,在醫療資源相對缺乏的離島,在宅醫療仍有不少挑戰。
英國經濟陷入困境,健保經費短缺,導致病患延誤治療。特別是心臟科,不少人被迫中斷就醫,導致感染新冠肺炎後併發心臟病死亡。同時還有好幾千名的心臟病患者,等待轉診已經超過1年,排不到大型手術,恐怕會危及性命。
雲林有一名50多歲的林姓男子,21日除夕當天,因為身體不適送醫昏迷,後來被判定腦死,家屬討論之後、決定全器官捐贈。台中榮總在23日大動員,先後完成肝臟、心臟、腎臟移植手術,以及眼角膜、皮膚組織等器官捐贈,遺愛造福至少20位病人,也獲得家屬、滿心感謝。
晚期心臟衰竭患者,常會合併心律不整問題,反覆發生導致需要進行去顫器電擊,台大醫院醫療團隊首度嘗試,心臟內外科團隊合作,在幫患者植入心室輔助器時,同步利用3D立體電燒手術,目前已完成2例成功個案,也是全台首2例。
台大兒童醫院心臟團隊,2015年起就引進免開刀的經心導管肺動脈瓣膜支架置換術,至今已有61名成功案例。健保署也在去年12月起,核准2款「心導管置換肺動脈瓣膜」健保給付,大幅減輕患者的負擔。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李旺祚表示,「今天講的一個法洛氏四重症,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先天性心臟病,這些小朋友在追蹤完以後,當長大以後,他慢慢出現一些肺動脈的瓣膜逆流的問題,造成一個心臟的負擔。我們台大兒童心臟科的團隊,在20
心臟疾病是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去年約有2.1萬人死於心臟病,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最新調查指出,全台約有46萬人罹患心衰竭、卻未就醫,尤其65歲以上長者是高風險族群,一旦確診,半數在5年內將面臨死亡威脅,因此醫師呼籲若出現累、喘、腫等症狀,要儘速到心臟科做檢查。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心血管科學中心研究人員,正在研發一款修補受損心臟組織的水凝膠。目前以老鼠所進行的動物實驗中,顯示帶有重生幹細胞的凝膠,直接注入心臟後,會讓受損的組織自然癒合。這項新療法一旦成熟,將可取代傳統的心臟移植手術,對全球每年數以千萬的心臟病患者,將是一大福音。
國內確診民眾增加,也讓不少人開始擔心康復之後會不會出現腦霧、健忘等長新冠症狀,有醫師提醒,無論染疫是輕症或重症,康復後2到3周更要注意血管發炎的問題,包括中風、心血管疾病等,急性發作的機率大增,未處理好恐致命。
在俄羅斯持續侵略烏克蘭下,有不少人成了傷殘人士。烏克蘭一名護士,遭到俄軍掩埋的地雷炸斷雙腿跟左手4根手指,經過4次手術恢復健康後,跟男友在眾人的見證下,在醫院完婚。另外還有一位烏克蘭女童,因為心臟有先天缺陷,在以色列的跨國醫療支援下,最後成功動手術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