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
-
誤信吃左手香可治喉嚨痛 台中7旬翁神經中毒
|生活台中1名70歲的男子在網路上看到偏方,草藥左手香可治療喉嚨不適,因此每次喉嚨痛就直接摘左手香葉子來吃,從新冠疫情至今已吃了好幾年,但2個月前他卻覺得雙腳無力麻木,還出現大小便失禁,就醫後才發現,是因為左手香的神經毒性引起。中醫師也提醒,左手香並非入藥典的中藥,屬於民間偏方,不建議民眾擅自使用。
-
過量維生素B6恐致周邊神經病變 澳洲劑量大於50mg產品將改列指示藥
|生活維生素B群是許多民眾日常會使用的保健食品,其中包含B6、葉酸等多種維生素,但數據顯示長期攝取過量維生素B6可能會導致周邊神經病變,產生四肢刺痛或麻木、肌肉無力等症狀。澳洲藥物管理局近期坦承低估了維生素B6中毒的嚴重性,並宣布自2027年2月起,將把劑量超過50mg的維生素B6列為指示藥,僅能由藥劑師販售。
-
美國開發「神經運動手環」 打字不必動手全憑意念
|全球如果打字不用動手也不必開口,可以如何做到呢?美國科技團隊最近開發出一種「手環」,透過偵測使用者企圖移動手臂肌肉時產生的神經訊號,即時轉換成數位指令;畫面上立刻顯示想要表達的文字內容。
-
台灣本土腦庫成立,解碼失智等神經疾病之謎【獨立特派員】
|生活台灣即將在今年底邁入超高齡社會,神經退化疾病成為不可忽視的健康挑戰。台灣65歲以上每13人就有1位失智,80歲以上更是每5人有1人失智。面對漸凍症、阿茲海默症等無藥可醫的絕症,患者與家屬承受著巨大的身心煎熬。為了突破醫學困境,台灣在2023年於台大醫學院成立第一個腦庫,為神經科學研究點亮一線曙光。
-
中國研究指演奏樂器可預防失智 提高長者語言辨識力
|生活各國陸續有研究指出,比起單純「聽音樂」,學習樂器對「預防失智症」更有幫助。最新的一份中國科學研究報告,也指出演奏樂器可以提高老人對語言的辨識能力,延緩大腦退化,還能夠放鬆心情;而如果是跟朋友一起練習,也有非常好的社交功能。
-
銀髮族長期睡眠障礙 記憶力衰退、提高失智風險
|生活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長輩的健康照護成為刻不容緩的課題,研究發現,睡不好會讓大腦排毒卡關,不但記憶力下降,甚至提高失智風險,因為腦淋巴系統就像中樞神經的清道夫,這套系統最活躍的時候,就是深度睡眠階段。
-
英研究證實空污與失智有關 醫界與環團籲政府有效監控
|生活失智症新藥昨(23)日開打,不過醫界及環保團體上午聯合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重視空污問題,因為英國最新研究證實,空污和罹患失智症有關,且恐怕成為國安破口,呼籲政府的空品監測站應增加交通測站,另外也應設置奈米級PM0.1顆粒的常態性監測,才能有效監控及改善空污,預防失智。
-
盼接住「神經多樣性」青少年 醫界籲正名、推生活導師制
|社福人權少子化下兒少心理健康更受關注,歐美、日本先進國家都將好發於青少年的情緒障礙症狀改稱「神經多樣性」,正名後學童、青少年可免於被貼上標籤,也讓家長更能夠積極陪同孩童接治療。醫界更倡議可師法生活導師制度,接界醫療與學校端,接住孩子的情緒。
-
神經內科醫師不足 嘉義長庚限縮夜間中風收治標準
|社福人權不只內、外、婦、兒、急診等科別缺醫師,現在連神經科也鬧醫師荒。嘉義長庚醫院日前通知鄰近醫院,限縮腦中風病人夜間轉診標準,凸顯神經內科醫師人力嚴重不足問題。對此台灣神經學學會發函給衛福部,呼籲除了全面檢討健保給付制度,也應比照兒科醫師,每月提供神經科住院醫師1萬元津貼。
-
嘉義長庚神經內科醫師無夠 無法收治引議論
|國內欠醫護人員的情形是愈來愈嚴重。除了欠人,急診醫師平均歲頭越來越濟歲,無新人接手,也是誠嚴重的問題。這馬嘉義長庚醫院,就因為神經內科醫師無夠,有一寡時段無法度收腦中風患者。衛福部長強調,一直有咧改善急診的工作環境,健保給付預計6月過就會發落。(這條新聞標題、前言是臺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