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圭一個樂團,使用資源回收的物品來製作樂器。最近他們前往玻利維亞的一座大型垃圾場進行演奏會,希望喚起民眾的保育意識。根據最新的統計,全球每年製造4億噸的塑膠垃圾,但回收再利用率極低;而目前標榜一次性的塑膠產品,幾乎都用化石燃料製成,相當不環保。
法國和瑞士交界的森林盛產雲杉,是全球知名提琴的木料來源。雲杉木質輕彈性佳,可讓弦樂器產生絕佳共鳴;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歐洲的「提琴森林」也面臨存續危機,樂器木業供應商和製琴師都擔憂,未來10年提琴弦樂器可能面臨斷貨的風險。
民間唸歌藝人楊秀卿可說是陳達之後最重要的月琴與唸歌形象代言人,更是近年學習月琴風潮的始祖,她早期一人分飾多角且嗓音清亮、入情三分,卻又帶著一分輕鬆詼諧,在快速流轉的劇情中讓人耳朵跟心裡都聽得服服貼貼。而楊秀卿最厲害的工夫,就是可隨著情境需求隨口唸出七言押韻歌詞,這無疑都是幾十年的真工夫。
臺灣國樂團年底的作品「上媠的台灣」,以三位迒世代的作曲家的鋼琴、協奏作品,欲用12樂章,代表台灣一年四季,展現臺灣旺盛的生命力,禮拜下晡就會佇國家音樂廳演出,咱先來欣賞一下。
阿富汗傳出封殺玩音樂、聽音樂的風潮。塔利班強調,伊斯蘭教禁止音樂,因此不准民眾學樂器、唱歌。許多喜愛音樂的人,因此遭到打壓殺害,也引發許多歌手音樂家的寒蟬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