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營造
-
景點元素取自作家葉石濤 在地師生居民打造台南蝸牛巷
|地方台南有一條「蝸牛巷」,是由大學師生和在地居民共同打造的,巷弄的命名到景點元素,都取自文學作家葉石濤的作品,把文字變成實體空間,帶領大家感受老台南的生活氣息。本週五晚上6時半,「在地旅行」要帶您一起走讀蝸牛巷。
-
-
-
社區規劃的圓夢計畫|協助老社區走出沒落、邁向重生【我們的島】
|生活嘉義市有許多老社區,有著人口老化和公共空間不足的問題,常常是社區有想法,但是沒有地方實現。透過社區規劃方式,找出社區需求,改造空間環境,滿足居民心願。
-
-
員林青年的愛鄉選擇|你用什麼方式記錄家鄉?【我們的島】
|地方你會怎樣紀錄你的家鄉呢?有一群年輕人正在用創新方式為彰化員林注入新活力。開設書店、活化歷史建築,錄製Podcast或是利用社群媒體,要將家鄉故事傳遞出去......
-
記憶‧煤鄉|台灣煤業歷史如何保存?【我們的島】
|地方煤礦,曾經是台灣重要的自產能源,礦坑停止開採後,極少數遺留的生產設施,如今成為珍貴的產業文化資產,隨著時代變遷,老礦工不斷凋零,未來這段黑金歲月的歷史,又該由誰訴說...
-
台灣現存生產動線最完整礦場 新平溪煤礦園區列歷史建築
|文教科技台灣曾經有數百座煤礦礦場,現在大多數都已經消失,新北市的新平溪煤礦經過多年努力,主要遺址終於在近期登錄為歷史建築,這裡也是台灣現存生產動線最完整的煤礦場。不過文化界人士也希望,能有更紮實的法源依據,來支持產業遺產的整體性保存。
-
獨立書店成中繼站,串連社區照顧資源【獨立特派員】
|社會因應人口老化問題,國內有社福團體開始倡議共生社區的概念,希望打破照顧界線,透過共融共享的精神,讓社區裡的人可以彼此合作,一起共好生活。台中有一家獨立書店,就以串照基地為出發點,希望成為串聯照顧者的中繼站,除了分享轉介各種照顧資源,也試圖號召更多人共同參與。
-
彰化車鼓陣藝師施朝養10/1別世 食到93歲
|彰化縣傳統表演藝術「車鼓陣」保存者──施朝養,佇這个(10)月初1過往,食到93歲。伊佇1983年開始投入社區營造,傳授車鼓陣的技藝。文化部嘛會頒發旌揚狀,感念施朝養藝師佇車鼓陣這項無形文化資產的付出佮成就。(新聞標題、導言及內文皆為臺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