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戰落幕,但全台高達7740位的村里長有人在監督嗎?民眾眼中的村里長要不就是協調鄰居吵架、喬停車位,要不就是賄選、買票等負面醜聞的形象。即便有村里長開始將自己當成社區專業經理人,從事社區營造的工作,但是村里長制度模糊不清、定位不明的狀況,在在消磨有心投入之人的熱情。如果台灣民眾對村里長的期待不再只是泡茶聊天的萬年里伯,那麼大家應該從自己居住的里開始,認真支持與監督村里長。
你熟悉社區的村里長嗎?今年選舉落幕後,陸續傳出村里長賄選等負面新聞。其實許多民眾都不太曉得村里長確切的工作內容,好像除了年節辦活動、選舉時當造勢樁腳外,就沒別的印象了。但其實有愈來愈多村里長開始擺脫雜工形象,當起了社區營造的專業經理人。
佇嘉義太保市,有一間七十外年的正身護龍,厝主用2年的時間,規的整理過,共內底2千外本冊,免費提供予社區的囡仔,來遮看冊,希望利用這間厝,予這個社區,有新的改變。
嘉義縣義竹國小邊仔的中正堂,是民眾運動的好所在。這馬配合農村藝術改造計畫,社區營造團隊共規棟紅毛塗的建築,重新漆色,閣邀請噴漆藝術家佮義竹國中的學生做伙創作,成做顯目的藝術空間。
面對高齡化社會來臨,台灣失智失能人口逐年上升,桃園醫院透過社區營造計劃,將桃園區龍祥、龍鳳兩座埤塘打造成高齡友善環境,很受老人、小孩喜歡。 居民姜爺爺說:「打造的這個環境,每天都很多人在這邊運動走路,我是照三餐來。」 桃園區龍祥里長李玲娟表示:「我們希望建構的就是,標榜的就是生態環境,這次跟阿長(護理長)這邊結合了高齡友善的環境。」桃園區龍鳳里長黃進仕介紹道:「我們就是透過彩繪告訴小朋友這裡常
嘉義布袋碧沙街,一冬前道路楦闊,完工了後,街仔路雖罔新閣大條,毋過有的厝干焦剩一面壁,一寡所在變畸零地。這馬有藝術團隊來彩繪,往過舊厝離離落落,這馬漆甲新點點。 說到較早的代誌,社區的阿媽總有講袂煞的故事。這个社區過去的歷史,透過藝術團體的創作,這馬成做一个藝術空間。 嘉義縣布袋鎮的碧沙街,冬外進前道路楦闊(hùn-khuah),結果有的厝只賰一堵壁,藝術家團體為欲予這个所在有新的環境,特別利用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