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
-
航運減碳新解方 芬蘭碳中和客貨渡輪啟航
|全球全球近9成貨物仰賴海運運輸,而航運仍高度依賴化石燃料,大約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2%至3%。有芬蘭業者打造出大型的碳中和客貨渡輪,就是採用鋰電池與生質燃料混合動力,這艘客貨渡輪所行駛的航線被稱為「綠色航運走廊」,期盼為碳中和航運立下示範標竿。
-
歐洲最早生態村蘇格蘭芬霍恩 居民靠風電、有機耕作生活
|全球許多人都想更環保的過生活,盡量減少資源的消耗浪費,蘇格蘭的芬霍恩是歐洲最古老的生態村之一,大約500個居民透過綠建築、有機耕作、再生能源,實踐了環境永續的理想,一起來看看他們的生活方式。
-
義大利達文西機場推創新綠能 回收電動車電池建儲能系統
|全球義大利羅馬達文西機場正邁向2030年碳中和目標,為了有效儲能並減少碳排,機場攜手國家電力公司與工業設備業者,推出創新綠能方案,就是回收報廢電動車的二手電池,搭配剛啟用的太陽能發電站,打造儲能系統。不只可供應機場夜間用電,還賦予電池第2生命,實現永續轉型。
-
氨成船運業減碳替代燃料 具毒性、高成本仍待克服
|全球支撐國際貿易的船運業,過程中排放大量溫室氣體,這幾年也備受關注。國際海事組織之前訂出在2050年達到航運業碳中和的目標,而替代方案中的氨,因低碳排放潛力,逐漸成為船運業在實現脫碳目標的重要替代燃料之一,但氨具有毒性以及成本昂貴,都是需要努力克服的挑戰。
-
人口成長用電需求倍增 印度推太陽能革命計畫
|全球印度人口成長加上都市快速發展,過去24年用電需求倍增,也因此成為全球3大排碳國之一。在印度總理莫迪力推太陽能革命計畫後,印度知名企業在西部沙漠建設太陽能電廠,預計發電量將在2029年超越中國的三峽水力發電站。
-
德法蘭克福機場跑道鋪有機瀝青 盼協助達成2045年碳中和目標
|全球德國法蘭克福機場是歐洲最繁忙的機場之一,目前正在進行耗資40億美元的擴建計畫。而同時進行的另一項實驗,則是德國一家新創公司所研發的有機瀝青,號稱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排放,當地政府和機場公司希望能藉此協助達成機場2045年碳中和的目標。
-
英國告別煤電時代 關閉最後燃煤發電廠
|全球屬於石化燃料的煤礦,開啟了工業時代的巨輪,在英國經濟發展史上扮演關鍵的催化角色,如今被視為氣候變遷的元凶。7大工業國G7的英國率先揚棄燃煤發電,9月底關閉最後1座煤電廠,目前的電力來源以天然氣、再生能源和核電為主。
-
企業宣告碳中和無官方認證 環境部發布指引防漂綠
|環境減碳越來越熱門,不少企業紛紛宣告產品、服務或是組織達到碳中和,也就是增加的碳排,做了移除與抵減,碳排無增無減。不過其實目前國內並沒有所謂的認證標章,為了讓企業有所遵循,環境部今(26)日發布相關指引,檢視企業的減碳行為是真綠還是漂綠。
-
南韓憲法法院歷史性氣候判決 政府須明定2030後具體減碳目標
|全球南韓憲法法院週四(29日)做出歷史性判決,裁定南韓政府必須具體設定氣候法案中,2030年之後的減碳目標,否則違憲。這也創下亞洲國家先例。提告的南韓民眾對於勝訴相當激動,認為這只是抗暖化的開始。
-
海藻纖維棉條集碳無染色 德發明環保生理用品
|全球女性從初潮到停經期間,消耗的生理用品數 ,大約在1萬到1萬5千個左右,其中一次性用品占比超過9成,塑料製成的生理用品,對環境也是一大負擔,德國一家新創公司,他們從海藻提取天然纖維物質,製成棉條,不只善用海藻的集碳能力,又能減少垃圾量,營造負碳環境的雙贏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