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
-
離岸風電作業員須水下逃生證書 台灣首設訓練區
|生活職安署規定,離岸風電海域作業會用到直升機,或是搭乘10分鐘以上的從業人員,都得取得國際認證的「直升機水下逃生訓練」的合格證書,過去台灣沒有訓練機構,都得出國受訓。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負責管理營運的海洋專區,今(2023)年取得認證,國人可以直接在台灣受訓。下午有第1批學員實際測驗,得學會當直升機墜海又翻轉時,如何成功逃生。
-
台電離岸風電一期故障率高 王美花:明年3月好轉
|產經台電離岸風電一期營運後故障率高,統計今(2023)年只有6月沒故障。其中,21部風機有2部已故障3個月。外界憂心,台電離岸風電一期花了250億元,恐怕淪為孤兒風機。經濟部長王美花今(1)日出席立院備詢回應,離岸風機機組去(2022)年因為和環境磨合,才會出現故障狀況,預計明(2024)年3月磨合期結束,故障率會下降。台電表示,去年風機可用率未達標,已針對得標廠商開罰8400萬。
-
入秋東北風增強 風電發電量連8天破150萬瓩
|生活入秋後東北風增強影響,帶動風力發電量成長。台電表示,10月7日到14日陸域風電加上離岸風電,連續8天瞬間最高發電量都來到150萬瓩,以全天來看,能穩定發電超過80萬瓩,相當於1.5部台中電廠機組裝置容量。不過專家提醒,風力發電會有間歇性發電特性,只有秋冬發電量大,但夏季發電量較小又是用電尖峰時期,想穩定供電還是得仰賴其他電力來源。
-
離岸風電選商新規將公布 民團籲將環境承諾列入評選
|產經政府大力發展離岸風電,卻引發跟漁業或生態保育的衝突,面對經濟部預計在9月底公布離岸最新選商規則草案,民間團體與學者舉行記者會,呼籲主管機關,應該將「環境及社會承諾事項」新增為評選項目之一,認為有周全的規則,才會有公正的能源轉型。
-
彰化離岸風電運維中心動工 台首座淨零排放建築
|環境台灣離岸風電有7成都在彰化,今(13)日台電在彰濱工業區宣布興建一座「離岸風電運維中心」,未來不但是50部風機的吊裝維修廠房,也會是台灣第1座淨零排放的建築。行政院長陳建仁親自參加動工祈福典禮,強調政府推動綠能的決心。
-
造國內首艘浮吊船「環海翡翠輪」 台船:台灣海域工程新紀元
|產經號稱全球第2大艘的離岸風電大型浮吊船「環海翡翠輪」,是國內第一浮吊船,由台船自建、設計並掌握系統整合技術,造價100多億台幣,今(30)日舉行交船典禮,預估下個月投入中部的風場營運,也要拓及國際上的離岸風電市場。
-
核電廠除役外界憂缺電 王美花:推動中小企業購買平價綠電
|產經台灣2025年將邁入非核家園,但外界也擔心國內綠電發展不如預期,可能還是會造成缺電危機,今(20)日上午經濟部長王美花在出席綠電交易高峰會時表示,已在推動讓中小企業買得到平價綠電。
-
離岸風電海纜上岸路線無共識 傳半數廠商恐忍痛放棄
|產經離岸風電的第3階段區塊開發,預計在5月底之前,可以完成簽訂行政契約。但當地,對於「共同廊道」,也就是海纜上岸路線,持續有不同意見。傳出,6家獲選的開發商,有多達3家業者,可能因此忍痛放棄風場開發權。而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在溝通之下,海纜上岸路線,近期就會有好結果,預計能趕在簽約前解決。
-
如何達到綠能共好?台灣能源政策的挑戰。【獨立特派員】
|產經台灣離岸風電正如火如荼進行,依據規劃,2025年台灣外海將會有近700支離岸風機,不過現在只達到4.2%。為達淨零碳排,光電目標從2025年20GW,繼續朝極大化,預計2050年要達40至80GW;離岸風電也從5.6GW成長到40至55GW。但能源轉型不光是目標值,能否以綠能共好,更是轉型政策是否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