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
-
台日合作揭遠洋鮪魚供應鏈黑幕 涉強迫勞動、欠薪漁工15個月
|社福人權台灣人權促進會與日本人權組織今(15)日發布調查報告,揭露台日鮪魚供應鏈潛藏強迫勞動與非法捕撈等人權風險。報告訪談台灣遠洋漁船「銪富號」和「裕順668號」多名外籍漁工,指出他們不只被欠15個月工資、護照遭扣留、超時工作、缺乏對外聯繫管道,甚至在海上捕魚期間,還曾長達1個月只剩白飯和魚餌能吃。
-
反對政府削減退休金 比利時8萬人上街示威
|全球比利時和希臘在14日都發生大規模的罷工示威,比利時3大工會反對政府計畫削減退休金、失業救濟福利和醫療照護等社會支出,幾萬人走上街頭,與鎮暴警察發生激烈衝突。希臘2大工會則發起全國大罷工,抗議政府勞動改革,同意民營企業將每日工時延長到13個小時。
-
立委批長榮航空違規罰不怕 洪申翰:罰款金額確實較低
|生活針對長榮空服員抱病值勤返台後不幸離世的案件,勞動部長洪申翰今(15)日表示,如果因為勞工請病假,就要被沒收整個月的全勤獎金,並不合理,將會用制度性要求保障勞工的權益。針對朝野立委批評長榮多次違規都罰不怕,洪申翰也說,罰款金額確實比較低,會和地方政府討論。
-
少子化衝擊勞動力市場 旅宿、餐飲及零售提高待遇因應
|產經台灣少子化問題衝擊台灣勞動力萎縮,根據國發會最新人口推估,到了2037年45到64歲的工作人口占比將超過5成,國內的連鎖餐飲業者透露,少子化也帶來招募人力困境,和過往不同的是,計時工作因時間彈性,更受到求職者歡迎。國內學者表示,少子化引發的缺工,都使得近年來包含旅宿、餐飲和零售,都得提高待遇。
-
泰開放緬甸難民入境工作 緩解缺工問題
|全球今(10)日的全球缺工報導,要來看東南亞地區,泰國與柬埔寨兩國的邊境衝突,造成大量柬埔寨移工離境回國。因此,泰國政府開放泰緬邊境難民營的難民可以合法進入泰國工作,緩解2國衝突造成的勞動力缺口。另外,泰國政府近年來也積極的推動產業轉型,過往以代工為主的產業開始尋求中高階層人才,讓泰國產業界出現了高薪搶人才的趨勢。
-
荷蘭疫後長期缺工 勞力密集產業尤甚
|全球今(9)日的全球缺工報導要來看歐洲的荷蘭,疫情過後荷蘭長期缺工,尤其是在勞動力密集的產業,找到適合又穩定的人力成了一大難題,包括餐飲、長照、建築等產業,連在小學、中學的基礎教育現場都面臨師資嚴重缺口,但荷蘭現在全國的勞動參與率已經高達75%,要再與其他產業競爭人才,可說是難上加難,如果要向外招募移民,又面臨著荷蘭政府對移民移入的保守態度。
-
日本找外國人補勞動力缺口 成立外籍人士專責機構
|全球日本社會高齡少子化,勞動力短缺,相對地,旅日外國人卻逐年成長,成為補足勞動力缺口的重要關鍵。但日本最近開始討論外國人增加對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因此,日本政府7月成立了專責機構,跨部會整合與外國人相關的問題和政策,專家也表示,應該採取各種措施,努力讓外國人融入日本的生活,才能建立彼此共存的社會。
-
鄭麗君提助美打造產業聚落 學者:實行上有3大難題
|全球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昨(2)日透露台美關稅談判進度,強調台灣與日韓不同,會提出台灣模式,導入台灣科學園區經驗,協助美國打造產業聚落。不過有學者認為,實行上可能有3大難題,包含赴美投資規模、供應鏈效率,以及勞動文化有極大不同。觀察3日台積電股價表現,沒受到美國拋出晶片五五分利空影響,股價再創天價收在1400元,帶領台股續創新高,收在2萬6761點。
-
美全球防制人口販運評比 台連16年達消除最低標準
|全球美國國務院今(30)日公布2025年全球防制人口販運評比結果,台灣政府持續努力,被列在第1級,也是連16年在第1級,但報告也指出,調查案件數較少、起訴的嫌疑人也較少,未完全落實受害者辨識程序;遠洋漁船的強迫勞動行為,乃至國際學生的血汗勞動都需改進。
-
台股續創新高科技業一枝獨秀 逾300傳產中小企業減班休息
|產經美國對等關稅影響全台產業,勞動部今(16)日公布,國內最新減班休息數據共有333家、7334人,其中有242家業者透露,是受到美國關稅影響,其中又以金屬機電工業衝擊最大,有業者透露,現在面臨找不到訂單和客戶的情況,不過高科技產業仍然是一枝獨秀,今帶領台股繼續勁揚大漲272點,收在2萬5629點再創歷史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