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團腦病變檢驗結果出爐 炎症或腦瘤需後續釐清
林曉慧 吳嘉堡/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發生癲癇,多項腦脊髓液檢驗結果陸續出爐。園方已排除腦血管病變或感染所造成,但因炎症或腦部腫瘤引發的可能性,需要後續釐清。而團團1日開始服用抗癲癇藥物,沒有出現副作用,最快18日回到展示場活動。
18歲的大貓熊團團8月下旬,9天內3度癲癇,台北市立動物園邀集的醫療顧問團,分析團團MRI及腦脊髓液的檢驗指數,已排除腦血管病變或感染,但炎症或腦部腫瘤,目前仍無法追蹤。
台北市立動物園獸醫室主任賴燕雪表示,「細菌培養、黴菌培養或者是一些病原病毒的一個分離,最近流行的COVID-19的部分也做了一個篩檢,針對這個部分所獲得的一個結果,目前都是陰性的。」
腫瘤未被排除,顧及採樣風險高,仍無法確定哪種疾病造成的症狀。獸醫室指出,和中國的大貓熊基地聯繫確認,各年齡層的大貓熊都曾發生過癲癇,但老年貓熊比較好發,每隻原因不盡相同。
賴燕雪指出,「(中國那邊或文獻)不管是壞死性腦炎,或者是腫瘤這個部分有案例的存在,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很肯定地告訴你說,牠還可以再活多久。」
團團腦部病變肇因尚待釐清,但就怕有個萬一,園方為此再檢視發病時的緊急SOP,而目前治療方針以不再發生癲癇為主,1日起每天5餐的頭尾2餐放入抗癲癇藥物。
台北市立動物園動物組組長王怡敏表示,「服用藥物到現在觀察以來,團團的狀況逐步恢復以往的水準,對藥物的反應也很好,這期間也做了血壓用藥的調整。」
園方說,團團8月31日最後發生異常後,至今未再發生疑似癲癇症狀,體重從113公斤回到116到118公斤,進食和活動力也恢復到以往狀態,為了維持應有的生活品質,最快18日就會回到展示場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