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貓熊「團團」癲癇吐白沫 檢查發現大腦局部液化壞死

(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台北市立動物園的18歲大貓熊「團團」,8月被園方發現曾發生3分鐘疑似癲癇的症狀,轉送到臺大附設動物醫院進行腦部磁振造影檢查,園方今(23)日表示,確定團團是腦部局部液化壞死,屬腦軟化疾病,已經開始服用抗癲癇藥,但致病原因還待釐清。

團團今年18歲,相當於人類50至60歲。保育員在8月就查覺團團行為不同以往,食慾也不太好,也曾發現牠口吐白沫。園方透過監視器影像,查出團團在8月23日上午7點左右出現疑似癲癇。

9月18日團團被送到臺大附設動物醫院做磁振造影,影像上顯示,團團左大腦枕葉額葉有大範圍液化壞死以及水腫,右大腦半球也有類似病變,可能是造成癲癇發作的原因。

團團核磁共振影像。(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為了進一步釐清腦部病變的可能肇因,獸醫師又為團團提取腦脊髓液進行後續的分析化驗,以釐清是否有傳染病等問題,但還無法查明肇因。

台北市立動物園動物組長王怡敏表示,目前判斷這是一種腦軟化疾病,非大貓熊好發疾病,中國有貓熊罹患,但數量不多,尚難確定沒有死亡風險,「待確認病變的肇因後,才能判斷團團的預後情況。」

園方原本以為只是偶發性的癲癇,對目前檢查結果也感到訝異,最近都讓團團在後場休養觀察,團團食慾大約也有平常的8、9成,園方評估狀況還不錯。

遊客雖然暫時無法看到牠的可愛模樣,但園方表示會盡最大力量給予醫療照護,也希望大家祝福團團。

麻醉後的甦醒的團團。(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議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