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
-
抗心臟病乙型阻斷劑「男女有別」? 研究揭可能增女性復發風險
|文教科技近期發布的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常見的心臟病治療藥物「乙型阻斷劑」,其實反而可能導致部分女性心臟病再度發作,並增加住院和死亡風險,但對男性則不會產生相同影響。研究作者指出,這是由於過往心臟病治療相關研究缺乏女性樣本所導致,但也強調,乙型阻斷劑對於心臟輕微損傷患者仍然具有一定治療效果。
-
丹麥藥廠研發減肥藥 號稱可降肥胖病患死亡風險57%
|全球生產糖尿病與減肥雙效針劑「瘦瘦針」的丹麥藥廠諾和諾德(Novo Nordisk),在8月31日發表新研究,聲稱自家的減肥藥,可讓罹患心血管疾病的肥胖病患,降低心臟病發、中風或死亡的風險達57%。
-
健保署供新生兒篩檢龐貝氏症 最快出生9天後可獲酵素治療
|社福人權罕見疾病龐貝氏症不只造成病患呼吸困難、肌無力,嬰兒還會因為心臟肌肉衰弱,產生心臟問題,好在台灣醫療團隊建立24小時待命的應變機制,配合健保署的新生兒篩檢系統,讓龐貝氏症的新生兒可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
奧斯卡影帝金哈克曼死於心臟病 逝前1週妻子染漢他病毒身故
|全球新墨西哥州聖達菲警長與首席醫檢官7日公布奧斯卡影帝金哈克曼夫婦的死因。家中的單一照顧者,65歲的貝琪荒川感染了漢他病毒,死於2月11日,7天之後,95歲患有阿茲海默症、慢性高血壓的金哈克曼死於心臟病。
-
入冬第3波寒流氣溫斷崖式下滑 2月全台非外傷OHCA達415人
|生活寒流來襲,氣象署持續發布低溫特報,根據消防署最新統計,今年2月份短短8天,全台非創傷到院前心跳停止OHCA就有415人。而新北市新莊警分局日前接獲民眾心臟病發求救,所幸員警緊急協助送醫,才順利救回一命。
-
美研究:人類腦內塑膠微粒含量迅速增加 可能影響中風、心臟病等疾病
|生活美國最新研究指出,人類大腦中的塑膠微粒含量可能正在迅速上升,且遍布人體內血液、精液、母乳、胎盤和骨髓等處,顯示環境中塑膠微粒污染急劇上升的現象,如今也反映在人體中。該研究同時也指出,人體內的塑膠微粒,可能與中風、心臟病等疾病有關。
-
研究:久坐逾10.6小時增心臟病風險 每週運動150分鐘也難抵銷
|生活美國麻省總醫院研究指出,每日久坐超過10.6小時會顯著增加心臟病風險,即使有規律運動的習慣也無法完全抵銷久坐帶來的負面影響;建議民眾應每半小時至1小時就起身走走,避免久坐。
-
台東心臟疾病區域聯防 設監測儀器找出潛在病患送醫
|地方台東縣心臟病死亡率高於全國平均,原因是台東縣幅員廣闊,醫療資源不容易進入偏鄉。健保署補助台東縣進行「心臟疾病區域聯防計畫」,利用在鄉下衛生所設置心臟監測儀器,把病人資料傳到醫院,即早篩檢出有異常的病人接受治療。目前這項計畫台東縣金峰鄉和綠島鄉實施1年,有效找出潛在的病人送醫保住生命。
-
主導蘇格蘭獨立重要推手 前首席大臣薩孟德猝逝
|全球曾經領導蘇格蘭長達7年,提倡並主導獨立的蘇格蘭前首席大臣薩孟德,12日在一場國際會議上演講,卻突然倒地,搶救無效死亡,享壽69歲。初步判斷死因是因為心臟病發。消息傳開,英國跟蘇格蘭的政治人物,紛紛發文哀悼。
-
心導管置換肺動脈瓣膜已納健保 台大醫院完成第100例手術
|文教科技國內醫療又有重大突破,台大醫院12日上午公布已完成第100例心導管置換肺動脈瓣膜手術,可成功改善先天性心臟病、術後產生的肺動脈瓣逆流問題。比起傳統手術,心導管治療傷口小、恢復期短,過去患者須自費百萬元,但目前健保已納入給付,大幅減輕病患經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