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歐盟藥物短缺嚴重 推關鍵藥品法促市場正常化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全球藥品原料及學名藥供應長期依賴中國與印度,供應鏈一旦吃緊,藥品短缺的問題就會浮現。歐盟2022年至2024年間有136種藥物嚴重不足,從常見的抗生素到治療心臟病的藥物都有,為了解決這個延宕已久的難題,歐盟執委會現在推出了《關鍵藥品法》,要從政策面改革,引導市場正常化。

Febelco是比利時第1大藥品批發商,境內4成的藥房都是他的客戶,法新社記者實地造訪他們的倉庫,發現貨架的商品沒有外界想像的那麼充足。和歐盟其他國家一樣,比利時藥品短缺問題日益嚴重,這讓藥劑師煩惱、病人焦慮還可能壓垮公共健康服務。

比利時藥劑師朗新恩表示,「坦白說這很花時間,通常1天要花1小時,我必須打電話了解情況,先讓病患回家,有藥了再打電話通知病患,或者有時他們就沒有藥。單是1或2種藥物還好,而實情是經常有幾10種藥物同時短缺,這讓我們的工作變得很困難。」

歐洲審計院ECA的資料顯示,歐盟27國2022年至2024年間有136種藥物嚴重不足,從常見的抗生素到治療心臟病的藥物都有,其中又以比利時通報的案例最多,單是2024年就向歐盟藥品管理局通報了10多起關鍵藥物短缺案,也就是無可替代性的藥物。

藥品批發公司Febelco執行長德拉瑞指出,「藥品短缺問題日益嚴重,這是非常清楚的事,和5年前相比我們現在短缺與沒藥的情況更多,已成了一種現象。我們的庫存因為許多原因變少,一方面是因為藥物本身就少,其次是我們所謂商業原因的配額,也就是說產品的數量是充足的但沒有配給我們,也就是說我們拿到的產品不夠滿足比利時市場的需求。」

歐洲審計院指出短缺的原因部分是在於供應鏈受阻,還有就是歐洲對亞洲關鍵藥物成分的過度依賴。亞洲製造商憑藉著價格的優勢,在歐盟原料藥來源佔了7成,其中乙醯胺酚、布洛芬常見的止痛藥,部分抗生素以及氣喘藥物沙丁胺醇,仰賴亞洲供應的情況更是明顯。

比利時業者進一步指出,藥價由各國與業者談判而定這個慣例,讓藥商傾向賣更多的藥給價錢更高的國家,對那些砍價砍得兇的國家出售的數量就較少,以防止商品被出口轉賣。

此外,藥品的許可仍停留在國家層級,加上各國包裝各異,又使得歐盟內部貿易花費較高、較複雜,於是就出現了「局部短缺」現象,也就是某種藥這個國家沒有,但跨越邊界到另一個國家就有。供需不平衡之下甚至出現藥物量多到銷不了、逾期必須銷燬的窘況。以法國為例,每年用不完浪費的處方藥總價值高達5億6100萬到17億歐元之間。

法國藥劑師夏杜德回應,「這讓我很心痛,你想想這可以給其他需要的人用,特別是正值藥物短缺之際。你看以這幾盒安默西林來說,去(2024)年我們缺貨,今(2025)年又多到我必須丟掉。」

意識到必須經由政策面改革才能引導市場正常化之後,歐盟在今年3月推出了《關鍵藥品法》,內容包括促進在地生產與投資,透過公共採購制度強化供應鏈的多元化與穩定性,以及締結國際策略夥伴、支持供應鏈多元化。草案目前正在歐洲議會審理。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