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漁業
-
漁電共生案場採收首批文蛤 政策上路5年現況一次看
|環境我國自2020年起推行「漁電共生」政策,近日在台南七股,有案場宣布迎來文蛤的首次採收;不過在審計部7月公布的報告中也指出,漁電共生案場仍有69.7%未落實養殖等問題。《公視新聞網》為您整理漁電共生上路5年至今實際應用狀況。
-
暫時性關稅8月上路 台灣銷美農產品已受影響
|產經美國總統川普推動的對等關稅被美國聯邦上訴法院判決違法,目前仍然充滿不確定性,但是從8月7日開始實施的「暫時性稅率」,已經對台灣外銷美國的農產品造成衝擊;另外,美方如果強力要求美國農產品輸入台灣零關稅,勢必將為本土產業帶來更大的威脅。
-
台南養殖業遇風災 虱目魚大量死亡價格漲
|生活丹娜絲颱風過境後,台南西濱沿海一帶電力中斷,有些地區甚至好幾十天都沒有電,造成養殖漁業損失慘重,其中虱目魚與文蛤大量死亡,價格變貴;另一方面官田菱角也出現延遲性災損,可能會嚴重影響今年產量。
-
《回顧》自主防災怎麼做|看高雄永安新港里,如何找出在地化的防災方法【我們的島】
|地方地勢低的沿海地區,也是容易發生水患的高風險區,高雄市永安區新港里,過去就飽受淹水之苦。里長何應成說,當地唯一一條大排水溝拓寬後,淹水問題確實有所改善,不過他們並沒有因此鬆懈,反而發展出一種在地化的防災方法。
-
「土耳其鮭魚」成養殖業玫瑰金 卻遭控污染、擠壓捕撈漁業
|全球土耳其因通膨飆升與貨幣大幅貶值,經濟局勢陷入高度不穩定,不過,當地有一種產業卻一枝獨秀,那就是有「土耳其鮭魚」之稱的「虹鱒魚」養殖漁業。土耳其的虹鱒魚是在低溫的黑海水域養殖,肉質與口感和鮭魚很相近,主要出口到俄羅斯、越南和日本等國。但這個產業容易污染海水,又會阻礙洄游魚類通行,長期下來恐將改變黑海的海洋生態,因此虹鱒養殖業者也遭受不少嚴重的批評。
-
丹娜絲颱風 狂風的考驗|極端氣候下的農漁危機【我們的島】
|2025年第一個影響台灣的颱風丹娜絲(國際命名Danas),在距離台灣相當接近的位置生成且路徑罕見,由台灣海峽南部北上,在7月6日深夜11點40分左右登陸嘉義縣布袋鎮,這也是自1958年氣象署有較完整颱風紀錄以來,第一次由嘉義登陸的颱風。
-
宜蘭擬開放低窪廢棄魚塭填土 明年啟動可行性評估
|地方宜蘭五結、壯圍沿海地區,因為養殖漁業沒落,有不少廢棄魚塭,造成環境髒亂等問題。但因為這些屬於低窪地區,不能隨便填土,因此縣府考慮開放申請客土回填,讓地主能把地改種農作,但這作法又可能會有淹水和回填廢土等疑慮,預計明(2026)年先做可行性評估。
-
宜蘭養殖漁業生產區劃設近30年 縣府啟動邊界調整
|地方宜蘭有7大養殖漁業生產區,約1400公頃,已劃設將近30年,隨著時代的變遷,部分魚塭已經廢棄,但土地劃入養殖區,地主認為難以進行其他利用,爭取劃出,縣政府蒐集意見後,決定啟動養殖區邊界調整,分兩階段進行,今(2)日在礁溪辦理說明會蒐集意見。
-
金廈海域未經核准蚵棚誰拆除? 政院:不會讓中國漁民進我水域
|兩岸金門與廈門間的檳榔嶼海域,竟然存在70幾公頃未經金門縣政府核准的蚵棚,外界憂心中國漁船一旦越界採收,將形成執法的「灰色地帶」,甚至成為國安漏洞。雖然金門縣府認為,可以比較過去扁政府模式,讓對岸漁民自行將違法蚵棚拆除、帶回,但行政院定調,不會開放中國漁民進入我方水域,違法蚵架將由我方處理。
-
養殖漁業憂美關稅衝擊外銷 賴清德:談判時不犧牲任一行業
|產經月初美國宣布對台加徵32%關稅,養殖業憂心衝擊吳郭魚、鱸魚等養殖外銷,上午總統賴清德到嘉義與養殖業者座談,養殖協會表示,新冠肺炎後,吳郭魚在美市場從5到6成上升到8成,這次關稅宣布適逢放苗期,漁民難免憂心,也呼籲政府別因為談判犧牲農漁業。賴清德表示,養殖業部分,政府將提供1、2百億資金照顧大家,也強調談判時絕對不會犧牲任何一個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