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塭
-
壽豐鄉魚塭私架鳥網護魚苗 保育類魚鷹卡網死亡
|地方花蓮壽豐鄉水產園區被民眾檢舉,養殖業者為了要防止鳥類捕食魚苗,竟未經過申請架設鳥網,不少鳥類卡在網上甚至死亡,其中不乏保育類魚鷹,恐已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
-
罕見芬蘭國鳥「黃嘴天鵝」 再次現蹤苗栗通霄
|環境苗栗縣通霄漁港附近的養殖魚塭,去(2022)年12月間有一隻台灣罕見的芬蘭國鳥黃嘴天鵝飛來過冬。近日該處魚塭又有一隻黃嘴天鵝現蹤,鳥友們依據生長情況及對棲息地的忠誠度,推測極有可能和去年是同一隻。
-
雲林「魚菜共生」循環經濟場 增食農教育促觀光
|產經雲林縣褒忠鄉公所3年前與新湖合作農場共同建立生菜農業經營專區示範性場域,藉由改良式魚菜共生生產模式將加工剩餘菜葉餵魚,並利用魚塭旁空間打造魚菜共生溫室,能達到循環經濟、生態永續效果,是目前國內最大規模的美生菜魚菜共生場域。
-
雲林箔子寮港海水倒灌毀魚塭 縣府:將助提災害救助
|地方雲林縣箔子寮漁港發生20年來最嚴重海水倒灌,不僅沿岸魚塭遭殃,更掏空路基出現40公尺長的坑洞,對此雲林縣政府表示將儘速搶修損壞路面、統計漁民損失向中央申請災害救助、針對地方提出加高堤防等建議,並進行通盤規劃與檢討。
-
-
廢棄魚塭農牧地遭傾倒廢棄物 雲林警方7月已查獲14起
|地方為了遏止不法業者隨意傾倒廢棄物與土方,雲林縣警方與環保局組聯合稽查小組,7月已查獲14起案件、共68人涉案,他們傾倒回填的地點都選在廢棄魚塭與低窪農牧用地,全被縣府移送法辦。
-
2級保育鳥類「彩鷸」現身 廢棄魚塭干擾少成棲地
|環境野鳥界有一種奇特生態習性的水鳥,由公鳥負責孵蛋、育雛,跟大部份鳥類由母鳥養育下一代不同。這種鳥叫做「彩鷸」,是二級保育鳥類,數量稀少但分布範圍廣泛。彩鷸很怕吵雜、有人為干擾的環境,因此牠們的出現被視為環境生態良好的指標。不過,最近在台東市郊的一處廢棄魚塭,被鳥友發現約有10隻的彩鷸,將廢棄魚塭當成了牠們的家。
-
台西魚塭土堤長年未整修 大雨潰堤漁損約200萬
|地方雲林縣7日降雨雖然沒有出現淹水情況,但位在雲林沿海的台西養殖區,有魚塭堤防因雨水造成土堤鬆軟造成潰堤。養殖戶表示,虱目魚、蝦子、文蛤等養殖水產流出,損失約200萬元。雲縣府水利處接到通報後,目前先派員搶修,預計8日能在潰堤處完成太空包堆疊,日後再設法爭取經費整修土堤。
-
烏魚養殖遭遇困境,光電和漁業能否共存?【獨立特派員】
|地方嘉義沿海養殖漁業發達,近年來由於野生烏魚捕獲量減少,人工養殖的烏魚已成為烏魚子加工主要來源。由於人力、飼料漲價,以及養殖環境變化等原因,使養殖烏魚成本與價格增高,政府力推「漁電共生」,更導致魚塭減少,甚至讓漁民面臨租不到魚塭的窘境。
-
暖冬影響結卵率低 產量不足今年烏魚子價格攀高
|生活今年受到暖冬影響,適逢產季但烏魚子產量減少,價格創新高。除了氣候因素,主因還是飼料上漲,加上政府大力推動漁電共生,很多漁民寧可將魚塭轉作光電,導致現在養殖面積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