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
-
歐洲最早生態村蘇格蘭芬霍恩 居民靠風電、有機耕作生活
|全球許多人都想更環保的過生活,盡量減少資源的消耗浪費,蘇格蘭的芬霍恩是歐洲最古老的生態村之一,大約500個居民透過綠建築、有機耕作、再生能源,實踐了環境永續的理想,一起來看看他們的生活方式。
-
七成來台遊客集中六都 學者籲政府拉抬非六都觀光
|生活前瞻觀光研究室指出,今(2025)年以來,遊客集中在六都的趨勢益發明顯,已超過七成。而台灣觀光創新協會今(19)日也公布「外籍人士宜居城市調查」,由北市拔得頭籌,前三名一樣都是六都。觀光學者示警,未來政府必須投注更多資源來挹注,拉抬非六都的觀光。
-
七成來台遊客集中六都 學者籲政府拉抬非六都觀光
|生活前瞻觀光研究室指出,今(2025)年以來,遊客集中在六都的趨勢益發明顯,已超過七成。而台灣觀光創新協會今(19)日也公布「外籍人士宜居城市調查」,由北市拔得頭籌,前三名一樣都是六都。觀光學者示警,未來政府必須投注更多資源來挹注,拉抬非六都的觀光。
-
苗大桃坪土石方堆置場爭議 今行政訴訟首開庭
|地方苗栗縣大桃坪土石方資源堆置場開發案日前環評審查通過,但地方質疑開發地點鄰近明德水庫,環評有瑕疵,提出行政訴訟,今(15)日首次開庭,40多位自救會成員到場表達訴求,希望能撤銷環評結論,不過苗栗縣環保局和業者都表示一切合乎法規,會持續和地方溝通。
-
新加坡從漁村蛻變經濟樞紐 百萬外來勞工待遇不如本國人
|全球新加坡成為一個獨立國家至今已經滿60年,儘管當地自然資源匱乏,但卻能媲美全球不少強大國家。新加坡成功繁榮的關鍵,在於當地是亞洲地區的重要戰略樞紐,也是全球最繁忙的經濟港口之一。當局拋出利多的金融政策,吸引外資進入投資,只是在這些繁榮光景的背後,也付出了不少政治代價。
-
從培訓到退役,台灣運動員在資源缺口中掙扎【獨立特派員】
|社會中華職棒傳奇選手林智勝於9月7日在最後一場比賽中以全壘打作結,生涯累計305支全壘打,穩居中職全壘打王。這場完美落幕的背後,凸顯出台灣運動員退役後出路的結構性問題。多數未能躋身頂尖舞台的運動員,面臨職涯銜接困難、缺乏社會支持的困境。隨著運動部於9月9日正式掛牌,首位部長即為兩屆奧運金牌加持的退役羽球選手李洋,社會各界期待透過制度改革,能為運動員提供更多元的職涯選擇與保障。
-
曾受丹娜絲風災衝擊 台南災民募50萬捐光復災區
|地方丹娜絲風災7月初重創台南七股西寮里後,各界資源湧入協助復原家園、修繕房屋,因此當地120位里民募集了近50萬元送暖這次花蓮災區。台南市府也持續跨縣市支援,各局處相繼投入,協助災區民眾早日重建家園。
-
農業剩餘資源再利用 稻草轉化可發電燃料顆粒
|環境根據主計處綠色國民所得帳統計,稻草年平均產量約167萬公噸,稻殼有65萬噸,是國內最大宗的農作生產剩餘資源。各界為了讓農業資源有效去化,努力讓稻殼和稻米再度轉化成有用的資材。
-
花蓮大富社區整合資源人力 廢校據點照顧長輩弱勢
|地方近日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滾滾泥水衝入光復市區,居民生活受到嚴重衝擊,大家都在問這場災難過後社區怎麼走下去?但在這片土地上,我們也看見希望的種子,前段時間《在地旅行》走進花蓮光復鄉的大富社區,看見一群人默默守護家鄉、用心陪伴長輩,打造一個讓人安心安老的地方。
-
北大西洋海床下鑽探出淡水 巨量蘊藏是否開採運用仍須評估
|全球人類的水資源日益吃緊,不過現在科學家在最不可能的地方找到了希望,國際研究團隊近期在美國東北角外海的海床底下鑽探抽取到含鹽量極低,幾乎是淡水的樣本,而且巨大的蘊藏量還足夠大蘋果紐約市使用800年之久,但能不能真的開採運用還要進一步評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