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堵非洲豬瘟,農委會曾考慮禁止家用廚餘進入養豬場,後來又決定推動「廚餘共同蒸煮」。目前苗栗已有養豬戶投資設備,還需變更地目,才能從自用轉為共用,預估最大產量,可供應3萬頭豬,解決約300公噸廚餘的去化問題。
從國外輸入的快遞與郵包,屢屢出現非法夾帶豬肉與製品,並驗出非洲豬瘟核酸陽性,農委會希望防堵風險,一度考慮要禁止家用廚餘進入養豬場,不過政策調整,農委會打算先在屏東、台中、苗栗、桃園先試辦共同蒸煮中心,也就是家戶廚餘先送到養豬場外集中蒸煮,再分送到養豬場。 [[CG]]農委會畜牧處長 張經緯 有沒有可能在現有的一些 環保署它的生質能中心 它如果旁邊還有一些環保用地的話 那我們就協助在環保用地上來增設 曾跳出來反對禁用家戶廚餘的養豬戶,支持推動共同蒸煮中心,屏東豬農強調,他們比誰更害怕病毒入侵,因此蒸煮絕對不馬虎,不過當務之急就是要找到地方,興建硬體不難,但認為須簡化申請流程,才能及早上路。 [[CG]]屏東縣廚餘飼養畜禽協會理事長 方志源 是要看農委會那邊的法令 要怎麼來改這一塊 讓它跑的流程快一點 農委會傾向既有或廢棄養豬場,轉型成共同蒸煮中心,會比建新場還快,廚餘養豬戶則認為若能找到環保用地來興建,也應該是不錯的選擇,但在中心成立之前,還是要請養豬戶落實高溫蒸煮,保護自己也保護整個產業。
為了防堵非洲豬瘟病毒入侵國內養豬場,農委會打算進一步禁止家戶廚餘進入養豬場,也就是這些廚餘要在場外先經過蒸煮後,才能送至養豬場,傳出要自7月1日起實施,對此屏東養黑豬的農民憂心,如果配套措施像是建置集中處理設施若沒有盡快完成,黑豬飼料會斷鏈,怕產業崩盤。
為有效辨識垃圾、廚餘及資源回收物,桃園市環保局原訂7月起全面改用可透視垃圾袋,否則拒收開罰,卻引發部份民怨,環保局考量民眾仍有大量黑色垃圾袋要消化,決定延到明年元旦上路。
宜蘭縣府統計,目前縣內廚餘的量多,大約所有垃圾量的10%,只是先前一再宣導要將垃圾跟廚餘分開,還是有許多民眾全部包一起丟。環保局表示,如果大量廚餘丟進焚化爐,恐會影響焚化爐壽命,現在縣政府研擬向17萬家戶發放廚餘桶,經費約8百萬元,希望推廣家戶丟垃圾時把廚餘分開,不過,民眾對這樣政策,看法各有不同。
澳洲首都坎培拉郊區,一項叫做FOGO的廚餘回收計畫,正如火如荼進行。目標是將每年數萬公噸的廚餘和園藝廢棄物,從一般垃圾轉化成有用的堆肥。
防堵非洲豬瘟,養豬場禁餵廚餘一個月,今(1)日重新恢復200頭以上的豬場使用,苗栗有養豬業者說,一個月改餵飼料,豬隻瘦了七、八公斤。在地養豬協會表示,小型養豬場無法再自行蒸煮廚餘,已叫苦連天,期盼政府推動廚餘集中處理,降低疫病風險,減少資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