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5千人附議要求落實安樂死 台灣動物收容碰上哪些難題?
|環境針對遊蕩犬貓氾濫問題,日前有民眾提案要求落實收容所安樂死、強化飼主責任並規範餵食者,獲逾5千人附議,對此農業部回應,將推動安樂死流程制度化並強化宣導。台灣各地收容所不願意執行安樂死原因為何?保育團體又是如何看待此一提案?
-
南迴公路山羌遭路殺 動保團體籲設警示牌
|生活野生動物山羌野外族群數量增加,已從保育類動物降為一般野生動物,但在東部公路上經常傳出路殺。5日深夜在南迴公路大溪路段,又有一隻山羌被不明車輛撞擊死亡,動保團體呼籲有關單位要設野生動物出沒告示牌,提醒用路人小心通行,避免撞到動物又發生車禍。
-
墨西哥螺旋蠅蛆病升溫 動物感染病例增32%
|全球墨西哥從去(2024)年11月開始,出現新世界螺旋蠅蛆病的疫情,造成牛隻器官和組織被啃食而死亡,到今(2025)年9月為止,已經累積超過6000起動物感染病例。面對這波疫情,美國多次禁止墨西哥活牛進口,墨西哥則加強宣導通報和使用藥劑,希望盡快控制損失。
-
畢生奉獻黑猩猩研究與保育 珍古德辭世享耆壽91歲
|全球享譽全球的動物學家、保育學家與人道主義者珍古德博士,在美國加州巡迴演說途中辭世。她一生投注在黑猩猩的開創性研究,對人類的溯源和研究,留下豐厚的智慧遺產。1977年創立的「珍古德研究所」、1991年創辦的「根與芽」計畫,在保育動物與地球生態工作,都有卓越貢獻。台北市立動物園也發文緬懷感謝珍古德,啟發全球投身保育、共創永續未來。
-
美母牛送往屠宰場途中逃脫 動保人士募資2500美元買下
|全球美國亞利桑那州最近有一頭母牛在送往屠宰場的途中逃脫,並在街上跑了好幾公里遠。所幸動保人士發起募款及時將她搶救下來,讓她免於成為餐桌上的佳餚。
-
「黑猩猩之母」珍古德辭世 曾為推動環保來台十多次
|全球被稱為「黑猩猩之母」的英國動物學家珍古德1日逝世,享耆壽91歲。珍古德畢生致力於靈長類動物研究,即使親近動物的研究方式遭質疑,仍堅持自己的想法,促進世界對動物行為與情感的理解。珍古德為倡議環保,一生曾來台十多次,最近一次是在今(2025)年6月。
-
台灣鯨豚擱淺高峰期將至 為何擱淺逐年變多?發現如何救援?
|環境每年秋季至隔年春天是台灣鯨豚擱淺的高峰期,1年可達150起擱淺案件,且紀錄遍及全台沿岸,近十年也有變多趨勢。一般民眾若碰上鯨豚擱淺該如何伸援?什麼是「三要四不」原則?
-
上百野鳥遭毒死 池上鄉環保團體辦動物普渡
|地方台東縣池上鄉地方環保團體發起野生動物普渡,由於今(2025)年池上鄉發生上百隻野鳥被毒死在稻田的事件,毒物化驗是劇毒農藥,地方環保團體特別結合中元普渡,發起池上米環境友善宣言連署,在未來池上米比賽時,要將減用農藥與動物共生的環境友善措施,也納入評比。
-
-
AI生成「鳥媽媽為雛鳥擋雨」影像 研究示警恐威脅生態保育
|環境刊登於《保育生物學》期刊的一篇最新文章指出,AI人工智慧生成的野生動物影像,可能扭曲民眾對生態的理解,甚至威脅保育工作。作者表示,許多社群使用者會藉由發布逼真、鮮明的AI動物影像換取點閱,但像「鳥媽媽為雛鳥擋雨」這類擬人化的描繪,反而容易讓觀眾誤以為動物帶有「母愛」等人類情感,進而曲解動物實際行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