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
-
職場婦女多辛苦 日治台灣女性很瞭【獨立特派員】
|社福人權結論先講:現代職業婦女常處在家庭職場兩頭燒的狀況,此生活型態濫觴可追溯至百年前的台灣──日治時期。此時台灣女性在性別、種族、階級、戰爭等重重困境中,走出閨房與廚房,進入學校受教育,具備知識與技能後登上職場舞台,同男性一展長才,是台灣職場的先鋒部隊。
-
「厭女青年」成關鍵選票 挑一顆爛蘋果的南韓總統大選
|全球南韓大選將於3月9日登場,被稱為「史上最不受歡迎選舉」,不過,這場選舉除了充斥各類醜聞外,也同時被稱為「性別之戰」(gender war)。為爭取年輕男性的選票,中央行政機關「女性家庭部」的去留與否,也成為雙方候選人的焦點政見。
-
婚姻的壓迫不只來自「渣男」,也來自對婚家的神聖想像【觀點】
|生活許多對所謂「渣男」的批判,其實是基於肯定婚姻關係的神聖不可侵犯,於是出軌被視為對婚姻存續的巨大破壞,必須被嚴格地懲罰。只是當代社會對於永恆的一對一婚姻的崇拜,讓許多人難以面對承認親密關係的終結,而是將其視為人生中的失敗與汙點。
-
38國際婦女節 5張表了解台灣女力關鍵字【圖解】
|社福人權3月8日是國際婦女節,不僅為紀念女性取得的成就與貢獻,也是反思性別平權議題的重要時刻。行政院計算,2019年台灣GII數值(註1)為0.045,性別平等程度在163個國家中位居第六名,並在亞洲名列第一。透過以下5組數據帶您關心台灣女性在社會中的處境,我們可能還有哪些進步空間呢?
-
38婦女節/台灣女性勞參率30歲後一路下滑 婦女為什麼難重返職場?
|社福人權38國際婦女節前夕,婦女新知基金會向各政黨喊話,2024總統大選將近,性平指標應納入候選人政策願景,並點出女性在職場遭遇的困境。女性參與勞動市場的指標意義是什麼?相較其他國家,台灣的女性勞動參與率表現又是如何呢?
-
《人選之人–造浪者》:兩棵樹仍舊不等於一片森林 女性真的平權了?【觀點】
|社福人權《人選之人–造浪者》 是部聚焦政治幕僚的職人劇,劇情設定兩位總統候選人都是女性。這是一個台灣目前還未達到的境界。但,兩棵樹仍舊不等於一片森林。在父權文化主導的政治環境中,劇情的發展向我們展示,真正的性別平權,就算所有總統候選人都是女性,也還是不夠的。
-
比男性更難戒毒?看見女性藥癮者的真實處境!【獨立特派員】
|社會在台灣監所中,女性受刑人因毒品入獄的比例高達五成。然而,女性藥癮者的戒治與復歸問題,卻長期被社會忽略。她們在依附關係、童年創傷、生理差異以及社會偏見的多重壓力下,復歸之路困難重重。如何協助女性藥癮者重返社會,成為必須正視的重要課題。
-
【P觀點】子宮保衛戰》人工流產取消配偶同意權在吵什麼?
|2020年11月,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一則「已婚女子捍衛自己的權益」的提議,主張要求政府廢除已婚女性墮胎須經配偶同意的規定,在短短十天內,獲得7505個附議。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也表態,將啟動《優生保健法》修法,除了將去歧視化,把《優生保健法》改為《生育保健法》外,未來已婚婦女接受人工流產手術將不再需要配偶同意,預計在三月公吿草案。 女性生育權再度引發討論,然而已婚婦女墮胎與否,
-
【P觀點】子宮保衛戰》人工流產取消配偶同意權在吵什麼?
|2020年11月,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一則「已婚女子捍衛自己的權益」的提議,主張要求政府廢除已婚女性墮胎須經配偶同意的規定,在短短十天內,獲得7505個附議。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也表態,將啟動《優生保健法》修法,除了將去歧視化,把《優生保健法》改為《生育保健法》外,未來已婚婦女接受人工流產手術將不再需要配偶同意,預計在三月公吿草案。 女性生育權再度引發討論,然而已婚婦女墮胎與否,
-
諾貝爾經濟、和平獎皆頒予女性 突顯性別平等議題
|全球2023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伊朗女權鬥士穆哈瑪迪,經濟學獎則由美國經濟學家高爾丁獲獎,兩個獎項都跟性別議題有關,讓各界反思當今威權國家的女性與女權,正拉大平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