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大選將於3月9日登場,被稱為「史上最不受歡迎選舉」的第20屆總統大選,由共同民主黨的李在明、國民力量黨的尹錫悅、中間派的安哲秀及正義黨的沈相奵共同參選。
不過,這場選舉除了充斥各類醜聞外,也同時被稱為「性別之戰」(gender war),候選人為爭奪選票,極力分化年輕男性與女性的立場。
性別不平等的議題長年存在於南韓社會,女性權益推展的道路阻且長,2018年的暢銷書《82年生的金智英》更揭露出女性在南韓社會中遭歧視、矮化的處境。為何性別會成為這次總統大選的焦點?
國民力量黨候選人尹錫悅:廢除女性家庭部
為爭取年輕男性選票,國民力量黨候選人尹錫悅率先喊出「廢除女性家庭部」。
在厭女氛圍高漲的情況下,中央行政機關女性家庭部(Ministry of Gender Equality and Family)的去留與否,成為雙方候選人的焦點政見。
「創造一個讓所有家庭都幸福美滿、平等的社會」女性家庭部網站清楚寫下其成立宗旨。2001年南韓政府成立女性部、2005年改組為女性家庭部,致力於保護單親家庭、女性以及性暴力倖存者。
然而,尹錫悅所屬的國民力量黨認為性別平權是一種「反向的歧視」(reverse discrimination),並指現今南韓女性並無面臨任何障礙,所有的歧視都只是「個人對個人」。
且根據《韓國先驅報》報導,支持尹錫悅的選民中,最大宗為20多歲的年輕男性,也是他本人鎖定的目標族群,所以他才大膽在臉書發文寫下「廢除女性家庭部」一行字。
李在明主張保留 沈相奵稱應強化女性家庭部
韓國國務總理金富謙對此回應,自女性家庭部成立二十多年來,有許多了不起的成就,像是廢除了只有男性能當一家之主的規定,應予以保留。
執政黨共同民主黨也主張要保留女性家庭部,認為女性家庭部對於女性權益的保障有重要意義,對此,該黨候選人李在明表態保留,但提出要更改女性家庭部的名稱,將「女性」二字剔除。
安哲秀則無特別針對女性家庭部的保留與否進行表態;唯一的女性候選人沈相奵則反對尹錫悅,表示應強化女性家庭部。沈相奵曾大力呼籲軍方包容性少數族群,並呼籲國會修訂《差別禁止法》,是南韓少數支持性少數、同性戀族群的政治人物。
不過,一名36歲的單親媽媽表示,
我無法相信有哪位候選人會承諾保障弱勢。
曾任女性家庭部部長的鄭鉉柏(Chung Hyun-back)也指出,廢除女性家族部將對民主局勢不利,因該單位不僅僅維護女性權益,更為單親家長、性侵倖存者、弱勢家庭等提供援助。
究竟女性家庭部是否能持續運作,就看接下來幾日韓國民眾如何投下這一票。

工作稀缺 南韓年輕男性自認性別歧視受害者
根據《韓國日報》一項民調顯示,韓國20至29歲的男性中,有近8成民眾認為,自己是性別歧視的受害者。也有學者指出,近年南韓政治人物利用網路過度操弄性別議題,讓男性與女性日漸對立,尤其在工作機會稀缺的情況下,年輕一輩的男性認為女性搶走了他們的工作。
至於為何南韓有大批的年輕男性厭女,甚至成立反女性主義的組織「南韓新男性團結聯盟」、「Dang Dang We」等,可回溯到現任南韓總統文在寅在2017年上任時,曾表示要做一個「女性主義總統」,並推動了一系列的女性政策。
2018年,隨著世界各地展開 #MeToo 運動,南韓的女權主義者也乘著這股聲浪,更常走上街頭倡議,包含反偷拍運動、無胸罩運動、素顏革命等,可說是遍地開花。
然而,許多年輕男性認為女權運動發展的太過激進,Dang Dang We 發起人文成鎬(Moon Sung-ho,暫譯)就表示,「女性主義已經不是在倡議平權,而是一種性別的仇視。」
根據CNN報導,年輕男性認為40、50歲的婦女的確因性別歧視問題而有所犧牲,但現今的年輕女性並未受到任何歧視,女權運動的目的是要打垮男性,所以他們反對 #MeToo運動。

厭倦父權社會 南韓女性:我們就像沒有投票權一樣
「年輕男性覺得自己在求職的時候遭受歧視,」新美國安全中心助理研究員Duyeon Kim指出,「他們覺得雇主會因性別問題而雇用女性,不是因為能力,但年輕女性也對父權社會感到厭倦無比。」
「沒有人重視女性,我們根本像是沒有投票權一樣。」年輕上班族女性洪熙珍( Hong Hee-jin,暫譯)向《南華早報》表示。她認為,候選人們應該要解決的是年輕世代共同面臨的困境,而非讓男女性對立,「他們告訴男性,找工作會有困難,是因為女性獲得了太多權利。」
醜聞滿天飛、女性感到無奈、厭女情緒高漲,倒數一週的南韓大選,究竟結果會如何,「性別之戰」又會怎麼發展,只能待韓國選民投下自己的一票。
根據最新民調顯示,原先呈領先狀態的尹錫悅,近日和李在明的差距漸小,失去領先優勢,原先計劃與中間派候選人安哲秀的合作,也因遲遲未表態而錯失時機,安哲秀宣布將獨自競選;沈相奵的民調支持率則為4人中最低。
韓國大選將在3月4日至3月5日進行事前投票,3月9日則為正式投票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