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命
-
鹿與森林|墾丁梅花鹿復育的下半場【我們的島】
|地方台灣南端恆春鎮社頂附近,有一處高位珊瑚礁保留區,這裡原是一片孕育豐富生命的森林。但數十年前,墾丁國家公園開始梅花鹿復育計畫,到2024年已有3600隻的族群規模,並持續成長。然而隨著鹿群壯大,這裡的森林開始產生變化......
-
日建築師歷時20年親手造屋 造型如《霍爾的移動城堡》
|日本東京的港區有一座奇形怪狀的建築,是建築師岡啟輔花了近20年,親自蓋房打造,因為造型、當有特色,還被比喻為動畫電影中的《霍爾的移動城堡》。他親自調製的混凝土,水含量比一般少了3成,大幅提升建築密度與耐久性,壽命能達到200年,是一般混凝土建築壽命的4倍,廣受業界推崇。
-
ESA擬發射太空服務平台 至地表3萬公里外回收太空垃圾
|文教科技把垃圾回收再利用,製造成可用的物品,在地球上已經是稀鬆平常的事。歐洲太空總署ESA打算把這樣的概念推廣到太空中,ESA委託新創企業研發軌道上的補給服務太空船,以補充燃料甚至提供修繕,來延長衛星的使用壽命,來達到太空永續經營的目標。
-
國人2023年均壽80.23歲 排除癌症可增3.46歲
|生活內政部公布112年特定死因除外簡易生命表,指出去(2023)年,國人一般平均壽命為80.23歲,如果排除惡性腫瘤,平均壽命將可提高3.46歲,顯示惡性腫瘤對於平均壽命的影響最明顯。不過有民眾認為,如果真罹患惡性腫瘤,相信醫療技術與積極治療,有機會延長壽命;也有民眾認為,想遠離惡性腫瘤,要及早做好自身健康管理。
-
世界銀行「健康長壽計畫」 盼縮小貧富與性別差距
|全球人口結構高齡化過去都被認為是已開發的富裕國家才會有的問題,但世界銀行9月中發表的分析報告顯示,全球在2023年已經有大約半數人口有機會活到80歲,但中低收入國家缺乏醫療資源,許多國家仍由婦女負擔育兒跟其他家事,面臨較差的健康條件,必須有實際的政策來去因應。
-
2023年台灣均壽80.23歲 台北83.32歲最長壽
|生活內政部今(23)日公布1份調查報告,顯示2023年,國人平均壽命為80.23歲,較前一年增加0.39歲。直轄市中,國人平均壽命呈現自北而南遞減,以台北市83.32歲最高;各縣市中,以台東縣76.04歲最低。
-
鼓勵傳統照明汰舊換新 環境部:LED燈壽命長更省電
|生活今(2024)年7月起,3種螢光類產品的能源效率基準提升,使得不少傳統照明面臨退場,包括不少過去標榜比較環保的省電燈泡跟T5螢光燈管,為了鼓勵民眾汰舊換新,環境部舉辦抽獎活動,也強調比起傳統照明,LED燈具壽命長更省電,以3房2廳家庭全部改用來計算,1年約可減少2千元電費。
-
丹麥研究以AI進行「算命」 死亡年齡準確度達78%
|全球丹麥科技大學研究團隊利用丹麥政府統計局人口數據資料庫,透過AI生成方式建立模型,嘗試預測特定條件的丹麥人會賺多少錢、會活多久,準確率達78%。研究團隊的模型僅供研究,並未對外開放授權使用,網路上出現打著相同名稱的AI算命網站,統統都是山寨版。
-
英探勘公司設計海底版太空站 3D列印打造可供人類生活28天
|全球英國海洋探勘公司以3D列印技術打造海底版的國際太空站,讓科學家在深達200公尺的海洋中生活28天,這種海底探勘站的使用壽命大約20年,還能部署到多個地點。
-
印度首都霾害空氣品質「極差」 德里居民壽命恐減近12年
|全球印度冬季空污期即將到來,首都區德里市23日的空氣品質已下滑到「極差」等級,嚴重的霧霾影響居民健康,嚴重的空污甚至連居民壽命都縮短將近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