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80歲免評巴氏量表8月上路 重症、一般民眾聘外籍看護有何差別?

勞動部公布6配套措施,減緩《就服法》修法衝擊。(圖/資料照)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立法院去(2024)年通過《就服法》修法,明訂80歲以上長者未來無需巴氏量表即可聘僱外籍看護,相關子法將於今(2025)年8月1日上路。由於重症家庭擔憂聘不到外籍看護,勞動部今(29)日提出6大配套措施減緩衝擊。除輕、重分流外,還有哪些配套措施?未來重症家庭與一般民眾聘僱外籍看護流程有何不同?怎樣才算「重症」?還有哪些長照資源可供民眾使用?

為什麼新制會對重症家庭造成衝擊?

立法院2024年年底通過《就服法》修法,放寬外籍看護聘雇門檻,相關子法今年8月1日起將正式上路。

勞動部估計,全國約53萬名80歲以上健康、亞健康長者,及12.5萬名70歲至79歲患有癌症二期以上者因此受惠,推估將新增10萬名看護需求。

勞動部勞發署副署長陳世昌表示,「從人性的角度可想而知,多出10萬人的申請量,就容易出現誰給的薪水高、誰家的工作比較輕鬆,誰就更容易聘請到看護工。」

勞動部提出哪6項配套措施?

為減緩對重症家庭的衝擊,勞動部29日提出6項配套措施,包含輕重分流,重症優先;重症家庭優先承接國內看護移工;協調來源國增加量能;增加行政人力,避免重症申請案延宕;擴編11.8億預算,協助重症家庭渡過空窗期;擴大重症多元免評資格。

但勞動部仍強調,相關措施只能降低新法對重症家庭的影響,但仍無法完全避免衝擊。

新法上路後需要多久才能聘到外籍看護?

根據勞動部的「家庭看護雇主申請聘僱移工作業流程圖」及29日記者會說明內容,有照顧需求的家庭需先辦理「國內推介或求才」,若未成功媒合本國籍照服員才能申請「招募許可」,從國外引進或承接國內移工。

重症案件最快1日完成國內推介

而持有醫療、失能或長照需要證明者,如巴氏量表、診斷書、身障證明、CMS評估等,則需向所在地的長期照顧管理中心辦理本國籍照服員推介,符合重症資格申請案,原則上只要1天就能完成本國照顧服務員推介及長照資源介紹。

若推介未成功,就可申請招募許可,作業流程預計也將維持現行審查天數,即線上申請7日、紙本12日,獲得許可後,便可承接國內移工或從國外引進。

而在勞動部的配套措施中,也將重症家庭承接國內移工的順位列為最優先,並開放申請者可跨業別承接移工,但該移工必須在核發聘僱許可前完成補充訓練20小時。

在國外引進移工方面,除了重症案件的文件驗證程序維持現行作業日數(約5日)外,駐外館處也會優先處理重症案件的移工工作簽證申請。

一般民眾要等候多久?

若不符重症資格申請者,則需等待長照管理中心推介至少7日;80歲以上只檢附身分證明文件的申請者,則需線上刊登求才資訊7日,兩者都未尋得本國照服員,才能申請招募許可。

勞動部表示,只要符合資格條件都會受理申請,最後也可以聘得到外籍看護,但沒有辦法預估會有多少人申請,因此也無法明確給出需要多少審查時間,「我們會視案件申請量依序審查。」

申請後的等待期間是否可使用長照資源?

衛福部長照司說明,在申請或外籍看護未到任期間,可撥打1966長照專線申請使用長照服務,服務內容包含照顧及專業服務、交通接送服務、輔具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喘息服務等。

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吳希文補充,目前僅有失能的民眾才能使用相關服務,鼓勵健康民眾可使用巷弄長照站等社區服務據點。

為何新制不改用長照失能評估?

在新法上路前夕,全台數十個社福團體28日聯合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改用長照使用的照顧管理評估量表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指出,巴氏量表是落伍的評估方式,應改以長照單軌評估,讓第4級以上的失能者可聘外籍看護,才能讓外籍看護優先配置給有需要者。

吳希文指出,照顧管理評估量表目前用途是評估長照使用者失能等級及給付額度,該量表除評估失能者外,同時也會評估家庭照顧者,除了流程複雜、耗時也較長,因此若以照顧管理量表作為聘僱看護門檻,可能將影響、排擠長照申請者的評估時效。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