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齡少子的社會,兒女可能散居各地,老老相依成為趨勢,萬一兩人都生病,就會成為社會越來越大的難題。比台灣提早邁入超高齡社會的歐洲國家發現,職業照顧者相對缺少,必須善用資源補足長照的缺口,所以應該在社區開發非正式照顧者,讓這些非正式照顧者進行訓練學習,來支持老老照顧。多元整合並開發非官方的人力資源,像是志工、非正式照顧者,都是社會整體互助力的展現,也是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時,補足社會安全網的重要關鍵。
新竹有民眾的父親因病住院參加醫院的「共同照護」,也就是一位看護照顧多位病人的方案,但卻在入住幾天後因跌倒而不幸過世。醫院簽約委外的「看護中心」並非專業醫學看護。對此衛福部表示,照服員本身都必須要有丙級或結業證明書,在聘請時得檢視相關條件是否符合。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長照人才的培育是能否順利銜接的重要關鍵,否則政策迫於趨勢需求,投入可觀經費發展服務,但各地服務中心卻無法提供穩定的品質。台灣的成人照服員培訓時數是90小時,而挪威的照服人員則要投入8500至8700小時的學習才能夠參加考試,他們的訓練方式值得台灣參考。隨著邁入超高齡社會的時間表越來越近,及早預備才能降低不幸,讓被照顧者有幸福感,照顧者更有成就感。
台灣目前的失智病患已經超過30萬人,估計到了民國120年每100個台灣人就有兩人失智;到了130年增加到3人;10年後再增加1人,等到民國150年,每100個台灣人就有5人失智。
這馬大病院醫護人員誠欠人,新北市的亞東病院就對外告示,希望揣一寡已經復原的確診者來鬥跤手、照顧病人,一點鐘625箍。另外,高雄當咧推行免落車領防疫關懷包,也因為公所人員無夠,開一個月3萬的條件,欲揣146个人。
桃園市一口氣新增10例本土確診,除了2名桃機清潔人員、2名清潔人員家人,另外6人是機場手推車人員傳播鏈,其中一名為照服員,他照顧了8個家庭,這些家庭成員都被匡列居家隔離。桃園市也要擴大市民施打疫苗,除了217處醫療院所診所,還有30處社區接種站,預估下周三全數上線。
隨著疫情警戒降級,許多家庭對照服員的需求回溫,有機構開出10萬元的簽約獎金作為搶人誘因。台北市就服處最新一波徵才活動,照服產業開出的職缺也占了將近一半,是疫情爆發以來數量最多的一次。
隨人口快速老化,媒體上不時報導長照下的悲歌,然而,這些艱難處境若有助攻者出現,不但影響老人,甚至可以扭轉整個家庭處境。 在台中大里,有位長者因為中風無意識已經被當成植物人。職能治療師邱震翔說:「我喊阿嬤,阿嬤眼睛會有反應。」、「差不多一個月,我一直給他刺激一下,也和家人說應該怎樣做,兩個月後阿嬤狀況開始更好。」 一步步引導,按著老人的生活期待預備床邊活動。職能治療師邱震翔指出:「到現在,阿嬤會講
蹛院的病人若需要臨時看護,費用攏誠懸。衛福部這馬佮病院、咧推捒智慧共聘的網路平台。會當予家屬、依照病人的需求、佇線頂揣看護,而且會使倩點鐘的。平台業者表示,目前平台有250外位照顧服務員,而且攏有執照。 厝裡若有人蹛院,欲倩看護,實在誠僫揣,衛服部這馬揣板橋亞東病院佮網路平台業者,共同咧捒照服員的線頂媒合服務。 這套app系統,上大的用途,就是予臨時欠照護員的民眾,會使連鞭揣著適合家己的照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