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
台美團隊研究肺腺癌 證實亞硝胺突變為全球共同現象
|生活肺癌蟬聯國人10大癌症首位,中研院研究團隊進行台灣癌症登月計畫,攜手美國研究團隊,近期完成首次涵蓋歐美與亞洲多族群的大規模「肺腺癌蛋白基因體研究」,證實亞硝胺等環境致癌物是全球致病共同現象,而不同性別對不同環境致癌物的耐受性不同,惡性癌化路徑也有一些差異。
-
核三公投/低碳安全?風險留後代? 5場發表會交鋒一次看
|政治核三重啟公投將於8月23日舉行投票,5場意見發表會已在15日全數落幕。在這5場發表會中,正反方分別提出什麼主張?《公視新聞網》帶您回顧交鋒重點。
-
18至40歲乳癌、血癌患者 9月起保存精卵可獲補助
|社福人權國人罹癌有年輕化趨勢,為協助癌友減輕進行「生育保存療程」的經濟負擔,衛福部宣布,自9月1日起開辦「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試辦方案」,針對具我國籍、18歲到40歲乳癌或血液癌患者,提供取卵療程,或取精處置保存補助,預估首年會有600位癌友受惠。
-
核三公投發表3/甘崇緯強調核三藏風險 黃士修:福島核災無死亡及癌症
|政治核三重啟公投將於8月23日舉行,第3場意見發表會今(11)日舉行。正方代表黃士修主張核能便宜安全,並引用國際報告稱福島核災並沒有導致死亡及癌症;反方代表甘崇緯則認為台灣不缺電,核三運轉40年事故多、存在地質風險,也不符歐盟綠能標準。
-
肺癌公費篩檢3年驗出2500例 80%為早期發現存活率可達9成
|生活衛生福利部自2022年7月起提供肺癌高風險族群公費篩檢,3年累積共篩檢21.7萬人,並發現2506名肺癌確診者,其中約有8成為第0期或第1期即發現的早期患者。衛福部指出,肺癌若能早期發現,5年存活率可超過9成,提醒民眾若有持續咳嗽、咳痰帶有血絲等警訊應儘速就醫。
-
英大學開發MRI進階儀器「FCI」 無需顯影劑且檢測更精準
|文教科技影像醫學技術愈來愈先進,研發出第一台磁振造影MRI的英國蘇格蘭亞伯丁大學,花費10年時間再研發出低磁場的MRI儀器FCI,新儀器不需要使用顯影劑就能檢查,減少顯影劑留在體內的機率,同時能偵測到比傳統MRI更微小的細胞結構,提高檢測的準確度,目前已經針對乳癌與腦癌病患進行測試。
-
癌藥基金上路半年納4款新藥 健保署爭取明年預算擴至百億
|社福人權癌症連續蟬聯國人10大死因首位,2025年開始推行的「百億癌症新藥基金」,希望加速癌症病人用藥時程、改善健保新藥納入延遲問題。今(27)日健保署長石崇良指出,執行約半年期間已經納入4款新藥,以「全適應症給付」納入給付,預計在2026年預算突破百億,希望讓癌友盡早用藥。
-
台灣生技廠AI篩檢癌細胞 入圍VivaTech年度創新獎前5強
|文教科技歐洲最大新創科技展會VivaTech,台灣生技廠商以AI篩檢癌症細胞,獲得年度創新獎前5強。還有許多新創應用已經落地,幫助法國零售業解決經營問題。台灣廠商前進歐洲,還端出哪些創意方案?來看公視國際記者陳文政與陳希倫在法國巴黎的採訪報導。
-
鼓勵偏鄉民眾癌篩異常就診 雲林補助交通費每人最高1千元
|地方為了提高癌症篩檢異常民眾進一步到醫院診斷,雲林縣政府今(2025)年編列200萬交通費補助,只要是設籍在雲林縣民眾有符合條件,即日起至12月底都可申請,最高每人可補助1000元,希望提高縣內偏鄉地區交通不便民眾癌篩陽追率,即早治療提高存活率。
-
國民十大死因癌症連43年排頭名 行短路第十
|衛福部公布舊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癌症連紲43年頭名,舊年有五萬外人因為癌症過往。另外隔14冬,自殺又閣成做是十大死因之一,青壯族群行短路的比例有增加的趨勢。 (新聞標題、導言為台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