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
-
-
環境部百億綠色成長基金投資 已篩選出逾60有潛力公司
|環境發展綠色永續產業讓國家產業升級,不但要有技術,更要資金。環境部向國發會爭取百億元綠色成長基金,首批找來12家搭配投資人一起出錢投資綠色永續新創公司,目前已經篩選出60幾家有潛力的公司。
-
籲少說「用肺發電」 彭啟明:空污來源多盼科學討論
|環境為了落實2050淨零排放的願景,政府今(23)日舉辦台灣綠色成長論壇,總統賴清德到場宣布台灣百億綠色成長基金正式啟用;對於各界關注火力發電占比提高是否影響空污?環境部長彭啟明再次強調空污來源很多,像是移動汙染源PM2.5,也強調一切都是依照國家空品規則,都要用科學為基礎來進行討論。
-
農業廢棄物變環保建材 興大用香蕉假莖成分製成泡棉
|文教科技香蕉的假莖,以往都被農民視為廢棄物丟棄或焚燒。國立中興大學森林系師生團隊經過2年研究,發現假莖中的短纖維經過處理後,可轉化為「生質多元醇」,可製成泡棉與綠色建材,不但無毒,隔熱防撞效果更好。
-
黑水虻廚餘廠開工!讓廚餘變資源、走向綠色循環【獨立特派員】
|環境黑水虻能在短時間內分解大量有機物,正逐漸成為廚餘處理的新主角。新竹縣環保局已經導入這項生物科技,用黑水虻來吃廚餘,比起傳統廚餘廠的處理程序更有效率、更省電,廚餘也可以變身有機肥料。面對日益嚴重的垃圾問題,黑水虻在循環經濟中到底扮演什麼角色?發展還面臨哪些難題?
-
美國關稅戰影響減碳腳步? 賴清德強調淨零目標不變
|環境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昨(24)日召開第4次會議,美國對等關稅是否導致經濟受到震盪,放緩全球減碳腳步?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轉述總統說法,強調2050淨零轉型目標不變,但政府會做產業的後盾,在這波危機當中找到台灣新的機會。
-
氨成船運業減碳替代燃料 具毒性、高成本仍待克服
|全球支撐國際貿易的船運業,過程中排放大量溫室氣體,這幾年也備受關注。國際海事組織之前訂出在2050年達到航運業碳中和的目標,而替代方案中的氨,因低碳排放潛力,逐漸成為船運業在實現脫碳目標的重要替代燃料之一,但氨具有毒性以及成本昂貴,都是需要努力克服的挑戰。
-
英國劇場打造減碳循環經濟 戲服、道具重複利用
|全球地球暖化效應刺激許多產業制定減碳的對策,這股環保風潮也吹向劇場藝術。英國劇場業者聯手環保專家制訂了「劇院綠皮書」,國家劇院也根據這成立綠色商店,保存演出的劇場戲服和道具,數量多達15000多件,不只專業的劇團可來租借,也開放給業餘劇團與學校租用,打造出劇場藝術的循環經濟體系。
-
台積電廢水再利用獲淨水永續獎 估2030年達6成再生水替代率
|環境企業或畜牧場產生的廢水,只要經過處理符合放流水標準就能排放,不過部分還是有污染水體的疑慮,環境部為此推動廢水綠色轉型,廢水不只可以處理回收再利用,也可以拿來發電與採礦。獲得首屆淨水永續獎的台積電表示,除了回收放流水中的資源,預計2030年要達到6成再生水替代率。
-
苗栗青農栽種硬質玉米 收成前遭山豬啃食
|地方苗栗一位青農配合農糧署綠色環境給付計畫種硬質玉米,但收成前卻發生被山豬啃食大面積傾倒的情形,不但血本無歸,還擔心會因為達不到最低繳交量標準而領不到獎勵金。農糧署表示,只要經過確認無法歸責於農民,會照常給付獎勵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