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
-
日修法開放離婚後共同監護子女 預計2026年上路
|全球日本離婚制度即將迎來重大變革,過去根據日本《民法》,夫妻離婚後只有一方能取得孩子的監護權,導致另一方多半被迫與孩子斷聯,每年有20萬名兒童受到影響。為改善現況,日本國會通過法案,將首度開放離婚後的共同監護制度,預計在2026年正式上路。
-
啃老子女會影響父母退休意願? 研究:顯現台灣家庭仍存傳統思維
|文教科技家中若有已年滿25歲仍無工作的啃老子女,會影響父母退休規劃嗎?國內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家中若有已婚啃老兒子,會顯著增加父母退休機率;若有未婚啃老女兒,則反而會降低父母退休意願。
-
去年家暴通報逾13.8萬人 未成年子女成相對人案件占3%
|社福人權衛福部統計,台灣去(2024)年家暴通報人數高達13萬8千多人,平均不到4分鐘就有1人受暴,這當中也包含卑親屬對尊親屬施暴的案件。現代婦女基金會指出,近年來未成年子女成為相對人的案件約占3%,背後成因複雜難解。
-
子女姓氏改由父母約定已18年 至今從母姓平均僅占2.1%
|生活子女姓氏從原本的「原則從父姓」改為父母約定,今(2025)年來到第18年,不過,從母姓俱樂部指出,夫妻約定子女從母姓的比例,到今年前3個月依然只有3.44%,累計平均比例只有2.1%,姓氏的實質平等觀念顯然還有待倡議跟落實。
-
南韓調查:25至44歲民眾「工作」擺第一 生兒育女重要性最低
|全球南韓國民統合委員會今(6)日公布「家庭與勞動角色態度及現況研究」調查結果,對象為南韓25至44歲民眾。調查發現,在不分年齡、性別及是否育有子女的情況下,約有38.1%受訪者將「工作」擺在生活第一順位,「子女」的重要性則被排在最低。而被問到工作的意義時,則有78%的受訪者回應,「為了生計不得不工作」。
-
立委促放寬社宅弱勢比例及標準 劉世芳:避免標籤化不宜調整
|社福人權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今(24)日審議《住宅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多位立委提案放寬社宅弱勢比例以及申請標準。不過內政部長劉世芳坦言,社會住宅應避免排擠社會資源分配與標籤化,且該法2023年剛修正,現在不宜再大幅修正,以維持法律安定。
-
金管會放寬旅平險限制 即日起可替同行家人網路投保
|生活為提升網路投保便利性與滿足家庭旅遊投保需求,金管會昨(15)日宣布放寬多項投保限制。即日起,民眾可替7歲以上子女線上投保旅遊不便險或旅行綜合保險,另外也可透過數位憑證完成身分驗證。
-
龍年新生兒13.5萬人創新低 立委批政府改善力道弱
|生活台灣生育率全球最低,去年龍年新生兒人數僅13.5萬人,再創史上新低,已成為國安危機。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上午邀請衛福部、國發會等相關單位進行「少子女化衝擊」專案報告,遭在野黨立委批評,政府針對少子女化問題只是喊口號,缺乏跨部會的專責單位,且相較於鄰近的日、韓等國家,大力推動婚育公共住宅等政策,我國力道相對太弱。
-
川普稱拜登減刑案、特赦令無效 因為皆以自動簽名筆代簽
|全球美國總統川普在真實社群發文質疑前總統拜登在1月卸任前簽署的數百份減刑案和特赦令,不具有法律效力,因為它們都是由自動簽名筆代簽。此外,川普撤銷了拜登子女的特勤局維安保護,並且立即生效。而就在美國前總統甘迺迪被刺殺60多年後,川普表示,明(19)日將公布甘迺迪所有的機密檔案文件。
-
移民署撤中配網紅亞亞居留許可 考量家庭因素出境規劃待定
|兩岸中配網紅「亞亞在台灣」自拍網路影片、發表武統言論遭到檢舉,被廢止居留許可,現在也傳出類似情況遭檢舉的還有陸配恩綺和小微,在抖音頻道散布紅統言論,前者已經到移民署訪談,後者則收到通知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