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一位32歲的陳小姐,結婚2年一直無法懷孕。後來檢查發現,她的BMI值高達42,糖化血色素為8.6%,屬於糖尿病患者。而因為肥胖還導致多重病症,也讓懷孕更加困難,改善體質後,透過試管療程才產下一子。醫師表示,根據統計,全台有超過3成以上的育齡女性,都有體重過重導致受孕困難的問題。
澳洲昆士蘭海岸的大堡礁,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珊瑚礁群,但面臨氣候變遷,導致嚴重生存危機。科學家採用類似人類的人工生殖技術來進行保育,將珊瑚的精子卵子、甚至珊瑚幼蟲,放在液態氮,極低溫冷凍環境保存,未來需要時得以解凍繁殖。
年底首都選戰攻防,國民黨參選人蔣萬安緊咬對手陳時中防疫不力,讓萬華人背鍋,針對綠營立委酸搶功「不孕症人工生殖補助」是割稻搶收政策利多,蔣萬安也回擊,是立法院督促行政院通過。新北部分,綠營參選人林佳龍端牛肉,喊出「65歲長者免費裝假牙」政策;侯友宜則回應,整體統籌分配稅款,新北是六都最低。
國人生育年齡逐年增加,根據內政部統計,去年生母第1胎平均年齡來到31.23歲,比前1年再增0.14歲,為近5年增幅最大,45歲以上的高齡媽媽更成長至563人。因應遲婚晚育現象,衛福部去年擴大人工生殖補助,1年以來已成功催生超過2600名嬰兒,不過醫生仍提醒,準媽媽年齡越高,妊娠併發症風險或胎兒低出生體重、染色體異常或其他先天缺陷疾病的風險也會越高。
2019年5月同婚專法通過,同性伴侶才真正享有結婚權益,過去這三年,彩虹平權大平台持續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支持同志收養、人工生殖的比例都有提高,而且接受小孩是同志的比例,也從第一年調查的49%提高到59%,顯示整體社會對於同志權益的看法逐漸友善。
目前臺灣的人工生殖法,干焦允准袂生的翁仔某會當去做人工生囝,毋過煞無包含同性戀所組成的家庭。民間團體今仔日佮立委佇立法院開記者會,希望趕緊推動修法,予查某同性戀的家庭會使佇臺灣會當合法的人工生囝。
政府近期考量是否要開放海外的不孕夫妻來台接受治療,同志團體點出,依法而言同志族群想做人工生殖只能到其他國家,呼籲要修法,讓同志也有平等機會在台灣就能人工生殖。
國內預計3月邊境管制變鬆,將放寬國際醫療對象來台灣進行人工生子。衛福部表示,主要考量生育有年齡限制,相對有時間壓力。婦產科醫師表示,在醫療人道立場是樂觀其成。
雲林面對少子化現象,決定提高生育補助——第1胎1萬元、第2胎2萬元、生10胎10萬,也有針對有不孕症治療需求夫妻,提供接受人工生殖技術補助,最高2萬。 雲林縣老人人口多,65歲以上長者占全縣總人口數19.1%,老化指數是全國排名第二。為鼓勵生小孩,縣內過去生育津貼第一胎補助1萬,第2胎後都是1萬5千元,但現在雲縣府加碼以階梯式提高生育津貼,生幾胎就補助幾萬,希望鼓勵生育。 雲林縣長張麗善解釋